试论唐初史家与文人赋学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唐初史家与文人赋学思想

试论唐初史家与文人赋学思想   摘要:赋经过长期的发展,到唐初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创作体系。然而唐初由于受文体和资料零散的限制,学界对于唐初的赋学探讨和研究也就不为深入,大多持避而不谈的态度。本文试从唐初史家和文人所持有的赋学思想来对赋进行探微,得出唐初史家与文人多是站在儒家经世教化的诗教角度,要求辞赋归于雅正,归于实际。   关键词:唐初;史家;文人;赋学思想   唐代可谓是我国文学史上较为灿烂的时期,特别是唐诗更是被推举到很高的位置。后代的文人学者一提到唐代,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就是唐代文学中最为璀璨的诗歌。诚然,唐诗可以称为唐代文学的标志。但作为辞赋文学,经过其长期的发展,到了唐代其影响也已不亚于唐诗,正如清人王芑孙《读赋卮言》中说:“诗莫盛于唐,赋亦莫盛于唐”。可见唐赋在整个文学长廊中处于与唐诗并肩的位置。赋在唐代的繁盛与发展,相应的对赋的评论也是较为丰富。本文试从初唐史家与文人对赋的评价,希冀从史家论赋与文人论赋的角度,来发掘其论赋的立足点和持有的赋学思想。   一、史家的赋论观   初唐文学是从批评齐梁时期的文风开始的,唐代的赋论也沿着同样的路径。齐梁时期,强调文学的美感特质,提出“文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使得文学从儒家诗教的传统束缚中脱离出来,文学更为彰显作家的个性。然而他们那种“情灵摇荡”的个性追求,却易造成其文学创作内容的狭窄,以致大多以宫廷苑囿和女性为描写对象。加上追求词藻的华美,音律的和谐,以及对偶的工整,从而形成了轻靡绮丽的文风。这股文风到了初唐还得以延续,而此时唐王朝刚刚建立,唐初史家对于前代绮靡的文风则大多持斥责的态度,认为是“雅道浸废”,也认为国家的兴亡与当时的文学风气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唐初的史学家们首先扛起了对前代辞赋文学批判的大旗。令狐德棻在《周书·王褒庾传论》里云:   然则子山之文,发源于宋末,盛行于梁季,其体以淫放为本,其词以轻俭为宗,故能夸目侈于红紫,荡心逾于郑卫。昔扬子云有言,‘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若以庾氏方之,斯又词赋之罪人也。[1]744   魏征《隋书·文学传序》亦云:   梁自大同之后,雅道沦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简文、湘东,启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扬镳。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乎!周氏并吞梁荆,此风扇于关右,狂简斐然成俗,流宕忘反,无所取裁。[2]1730   由此可见两人对南朝时期辞赋批评的尖锐,令狐德棻说庾信的辞赋发源于宋末,盛行于梁季,文体“淫放”,语词“轻俭”,然后再以扬雄的“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来判定庾信的辞赋,并评其为“词赋之罪人”。魏征批评了梁至陈大同年间的文学,认为此时段所出现的文学现象与儒家所倡导的诗赋宜于雅,并与儒家所推崇的典籍作为其行文准则的要求又相去甚远,而不只是在诗赋创作中一味地“争驰新巧”。庾信、徐陵等人更是在继承前人“淫放”的诗赋创作观基础上一发不可收拾,使得整人时期的文学创作呈现出意浅文匿,文词多崇尚轻险的风气。然而他们的此种辞赋创作观也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新颖,最后魏征将他们的辞赋也评定为“盖亦亡国之音”。而在李百药的《北齐书·文苑传序》中也有类似的评价,也认为此时段的辞赋文学“并为亡国之音,而应变不殊,感物或异”而已。   虽说南朝离唐王朝建立的时间不远,但却是一个朝代更迭频繁的时期,而文学作为一种时代象征,后世的文人学者以及评论家,就很容易将此时的文学现象与时代特征联系起来。庾信作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其文风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前期舒适安闲的生活,在其辞赋作品中则多表现出绮丽的风格。但后期作为南方的使者出使西魏,并被软襟和授于官职,不能南归,其辞赋文学则多表现为乡关之思,亡国之悲,一洗先前辞赋文学中华艳轻巧的风格,文风也转变为沉郁秾丽。而唐初史家对于南朝文学和庾信的指斥、批评,关键并不是在庾信本身,而是以庾信等为代表的南朝文学现象及其对整个初唐文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唐初史家论赋是站在儒家诗教的立场出发的,要求文学要“经礼乐而纬国家,迎古今而述美德”,以史家特有的忧患意识,来评价南朝的文学现象,从外在看来也是较为准许和客观的。然回顾初唐史学家对南朝文风的批评,其本身的评论性文章却多是以骈文和骈散相间的辞赋文体写成的。所以,他们在继承和批判的同时,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二、文人的赋论思想   唐初的文人论赋,笔者主要以初唐“四杰”的赋论思想为代表,而“四杰”当中又以王勃的赋学思想为主,再兼及同时期的个别作家。与初唐时期其他的文人相比起来,四杰很早就以文章闻名于世。所以,他们持有的赋论思想也就更具有代表性。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四杰》一文中说:   “王、杨、卢、骆都是文章家,‘四杰’这个徽号,如果不是专为评文而设的,至少它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