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涪江号子艺术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涪江号子艺术特点

试论涪江号子艺术特点   涪江发源于四川松潘县境内岷山雪宝顶北麓,是川西北地区可以通航的主要河流之一,由川西北高山区自西北向东南进入盆地丘区,流经平武、江油、绵阳、三台、射洪、遂宁、潼南,至合川县钓鱼城下汇入嘉陵江,是嘉陵江右岸最大的支流。涪江流域历史悠久,文化丰厚,不仅有饮誉海内、外的川剧,还有吸引八方游客的各地民俗文化,有多项被列为世界、全国或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涪江号子就是近年来受到人们关注的重要文化之一。然而,随着涪江断航,航运工这古老工种业已经退出了涪江流域,同时,涪江号子这一承载涪江航运文化的古老民歌也濒临灭绝和失传。因而,对涪江号子的研究和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涪江号子概况   在我国的交通史上,水运是旧时最快捷的运输方式之一,尤其是在地势陡峭的山区,由于修路困难,顺水而下则是最便捷的运输方式。尤其是蜀道旧时交通困难,正如李白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而货物大多走水运。涪江自然是川西北地区重要的通航河流,关于涪江河运的繁荣景象,唐代诗人杜甫客居四川时,曾作过多次的生动描述,如:“动映江幕,风鸣排槛旗”、“舟楫诸侯饯,车舆使者归”以及“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等。由于不同区域的船工,在演唱涪江号子时也多有不同,在此,笔者仅以绵阳市三台河段的号子为例。   (一)涪江不同河段的号子   在我国漫长的河运史上,纤夫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行船的动力。在河运中,无论是顺流还是逆流,船夫们为了应对激流险滩、统一步调、协调劳动、缓解疲劳,唱(喊或吆喝)号子是必然的。而对于涪江而言,从平武至江油河段,水情变化多端,因而“号子”内容丰富。当从下游往绵阳、江油方向来的船舶属逆水行舟,很多时候都要靠人力牵拉,因而在这一段河流的号子则会用力吼唱。如:《幺二三号子》、《抓抓号子》、《烟泡号子》、《逆水斑鸠》、《斑鸠夹橹》等。而由平武往江油方向过来的船舶一般较少,主要以放木筏者居多。因此一般只唱《沱沱号子》、《过滩号子》、《撂觇号子》偶尔也唱《背船号子》(只在木筏或船舶搁浅时唱)。由绵阳至遂宁方向的水流相对平缓,一般多唱《边桡号子》或《二流桡号子》居多。   (二)不同劳动流程中的号子及其作用   在不同的河段,由于水情不同、行船的方式不同,因而纤夫们唱的号子也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的号子有不同的作用。如“上水船”、“下水船”的工作流程不同,因而所唱的号子就不同。   1、下水船所唱的号子主要有:   ⑴“退当号子”(亦称“退船号子”):常用于停靠在码头上的船只,当它需要启航时先把船退出来就边退边口喊这种号子。   ⑵“开船号子”:常在要速将退出的船只推到江心这一过程中使用这种号子。这种号子节拍紧急,果断。   ⑶“交架号子”:常在船只即将投水入滩直至下滩的过程中使用这种号子。此号子节奏紧迫,声音宏亮。   此外,还有 “斑鸠号子”(大斑鸠)、“呐呐河号子”、“螃蟹号子、“逗力号子、“龙船号子等。   2、上水船所唱的号子主要有:   ⑴“起纤号子”:一般常在开船时将船拉动这一过程中喊唱。节拍短,声音较高且急切。   ⑵“咋咋号子”:一般在将船只投水这一过程中喊唱。其节拍紧凑、激烈,声音高昂而拖长。   ⑶“斑鸠号子”(小斑鸠):用于船只投水过程喊唱。与 “大斑鸠”相似,但是相比之下,“小斑鸠”节奏缓慢而有力。   此外,还有“螃蟹号子”、“抓抓号子” 、“拖浅号子”、“数板号子”、“追追号子”、“逗脚号子”(亦称“”号子)   二、涪江号子的艺术特色   涪江号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当它在指挥、协调船员拉(或推)船时,是典型的劳动号子,而当水势平稳且船下行时,它又如山歌一样充满情趣而悠闲松弛、诙谐幽默、自得其乐。可以说,涪江号子热情、豪放、充满力量,但粗犷中却又不失细腻。涪江漫长而发达的水运历史、复杂而艰险的水运环境,形成了“涪江号子”所具有的特点:船工队伍大,号子工专职化,涪江号子名目众多,其行腔不同而自成体系。而涪江三台河段的号子又是一个综合体,除了涪江三台河段本地的号子外,还吸纳了嘉陵江的“岩湾号子”、嘉陵江的“抓抓号子”、凯江河的“喳喳号子”、 “长江号子”、“渠江号子”等。另外,涪江号子中同样名称的号子音调和唱词在解放前、后都有较大的不同。   (一)音乐特点   1、音调特点——与川剧的渊源   一般人认为涪江号子的很多音调多取自于川剧唱腔,也有一些人认为,川剧发展的历史没有??江航运的历史长,自然涪江号子形成的历史比川剧形成的时间要早得多,因而,应该是川剧音调吸收了涪江号子。其实,涪江号子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在一代代船工们的传唱中,不断地进行口头创作和持续地演变着。在这一过程中,涪江号子也在不断地吸收一些山歌、戏曲的音调。因而将一些较能表达大家意愿的且被认为可以作为号子的川剧唱腔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