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检测:三(6~7元) Word版含解析.docVIP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检测:三(6~7元) 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检测:三(6~7元) Word版含解析

阶段质量检测三(6~7单元)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巩固(2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居:居处,接受 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忤:冒犯,触犯 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 机:机会 D.则文辞不能达 辞:言辞 解析:机:关键。 答案:C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便即护短不纳 B.亦犹夫人之情也 C.须大段著力 D.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解析:A项,护短:为自己的缺点或过失辩护。古今含义相同。B项,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C项,古义:仔细;今义:大的段落。D项,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 A.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B.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C.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D.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 解析:履:名词作动词,踩。 答案:C 4.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古之学者为己   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 B.用之则愈明 木受绳则直 C.事已却悔,如何 今当读何书 D.也知此为天理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解析: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怎么样”;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A项,结构助词“的”。B项,连词,表顺承关系,就。D项,判断动词,是。 答案:C 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6分) (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谏》) (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子语类》) (3)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为根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童心说》) 答案:(1)主欲知过 必藉忠臣 (2)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3)著而为文辞 则文辞不能达 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只想得到正直的人来匡扶规谏,希望自己的视听能与外界相通,使百姓不怨结于心而阻滞不通。 (2)人心的性灵,是由天理所决定的,勤于用心则更加明白事理。 二、阅读提升(50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2分) 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