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毫针基本刺法操作规范
毫针刺法基本操作规范
定义
毫针刺法是泛指毫针的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出针法等完整的针刺方法。
术语
2.1 毫针
针灸临床使用最多的一种针具,分为针尖、针体、针根、针柄、针尾5部分。
2.2 刺手
针刺治疗时,执针进行操作的手称为刺手,一般为右手。
2.3 押手
针刺治疗时,配合刺手按压穴位局部、协同刺手进针、行针的手称为押手,一般为左手。
2.4 行针
毫针金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2.5 得气
毫针进针后在腧穴部位所产生的酸、麻、胀、重等感觉,称为得气,又称针感或针刺感应,表示经气已至针下。
操作步骤与要求
3.1 施术前准备
3.1.1 针具要求
针灸临床所使用的毫针应符合GB2040的规定。
3.1.2 针具选择
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和腧穴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规格的毫针。短毫针注意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作浅刺之用;长毫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作深刺、透刺之用;平柄针和管柄针主要在进针器或进针管的辅助下使用。
3.1.3 针具检查
为防止针刺意外事故的发生,多次使用的毫针与一次性毫针在每次使用前,均应严格检查,如发现有损坏等不合格者,应予以剔除。
3.1.4 毫针操作基本训练
针刺操作者在进行针刺治疗前,应经过指力和指感的训练。
3.1.5 体位选择
针刺时对患者体位的选择,应以术者能够正确取穴、施术方便、患者在留针和行针时感到舒适为原则,患者常用的体位有卧位和坐位。
3.1.5.1 卧位
3.1.5.1.1 仰卧位:适用于胸腹部的腧穴。
3.1.5.1.2 俯卧位:适用于腰背部的腧穴。
3.1.5.1.3 侧卧位:适用于侧身部的腧穴。
3.1.5.2 坐位
3.1.5.2.1 仰靠坐位:适用于前额、颜面、上肢、颈前和上胸部的腧穴。
3.1.5.2.2 俯伏坐位:适用于头顶、枕项、肩背部的腧穴。
3.1.5.2.3 侧伏坐位:适用于头颞、面颊、颈侧、耳部的腧穴。
3.1.5.3 特殊体位
视取穴的位置而定,以患者舒适、术者易于操作为原则。
3.1.6 消毒
针具器械消毒、接触物品消毒、术者手指的消毒、针刺部位消毒以及对治疗室及备品德要求均应符合要求。
3.2 施术方法
3.2.1 持针法
3.2.1.1 两指持针法
用拇、食指指腹捏住针柄,或用拇指指腹与食指桡侧指端捏住针柄。
3.2.1.2 三指持针法
用拇、食指、中指指腹捏拿针柄,拇指在内,食指、中指在外,应三指协同。
3.2.1.3 持针体法
用拇、食两指拿一消毒干棉球,裹针体近针尖的部位,并用力捏住。
3.2.2 进针法
3.2.2.1 爪切进针法
押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掐切腧穴皮肤,刺手持针,针尖紧靠押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3.2.2.2 舒张进针法
押手食、中指或拇、中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刺手持针刺入。用于皮肤较松软处进针。
3.2.2.3 提捏进针法
押手拇、食指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提捏起,刺手持针从提捏的腧穴上刺入。用于皮肉浅薄处进针。
3.2.2.4 夹持进针法
押手拇、食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使针尖接触腧穴,刺手持针柄,刺手、押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用于较长毫针进针。
3.2.2.5 捻转进针法
刺手持针,均匀捻转针柄,边捻转,边进针,捻转角度应小于90°角。
3.2.2.6 弹针速刺法
押手持针柄,留出针尾,将针置于腧穴上,用刺手食指或中指甲对准针尾弹击。用于较短毫针进针。
3.2.2.7 管针进针法
将针先插入用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比针短7.5mm(3分)的小针管内,触及腧穴表面皮肤;押手压紧针管,刺手食指对准针尾弹击,使针尖迅速刺入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穴内。
3.2.3 针刺得气
3.2.3.1 针刺得气的判断方法
针刺针下是否得气,可以从两方面来判断。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另一是医者对针刺手指下的感觉。当针刺入腧穴得气时,患者有酸、麻、胀、重等感觉,有时还可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现象;医者的刺手可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
3.2.3.2催气法
针后气不至,可用手指于所针腧穴之经商循摄、爪切,以催其气至,也可用提插、捻转、震颤等手法催气。
3.2.3.3 守气法
进针得气后,为使针感能加强与持久,以押手拇指或食指压在所刺腧穴旁边,但不要压在经络上,并向针刺部位用力。
3.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长郡二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热演练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VIP
- 2025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精选.docx VIP
- 2012款13东风本田艾力绅ELYSION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专题01:考纲词汇01-高考英语3500词精背精练(含答案).docx
- 脑卒中后抑郁课件篇.ppt
- 2025年1月浙江首考高考英语试卷真题完整版(含答案+听力原文).pdf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中考语文二诊试卷.doc
- 2025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二模英语试题.pdf VIP
- 《资治通鉴》【全译本】.pdf
- 公路养护工技师考试试题1.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