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选修4 第1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docVIP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选修4 第1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选修4 第1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

1.材料一 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材料二 历史人物是复杂的。他们生活的时代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点都充满了复杂性、破缺性和不确定性。然而长期以来的人物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往往在人物生平的叙事上一带而过,在人物评价上又是按照所谓的规律总结出一套规范化的表达,贴好标签……如此的教学留给学生的人物形象扁平而干瘪,只有“冷淡的尊敬”,而无“发自肺腑的欣赏”;独断而机械的历史结论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日益懒惰和僵化,而人物教学希望通过优秀人物的嘉言懿行来培养公民人文素质的教育目标便流于形式,破坏了人物教学功能的发挥。 ——《还原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1)以秦始皇为例,怎样认识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地位?(9分) (2)历史人物是复杂的,然而在现实的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却存在“扁平而干瘪”的现象,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人物?(6分) 解析:(1)评价秦始皇,从功过两方面来评析,秦始皇的成就在于统一六国,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采用有效措施巩固统治。据此得出顺应历史潮流,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混战割据的局面;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在内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派兵北伐匈奴,南征越族,移民戍边,修筑万里长城,扩大了疆域;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过失体现在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广建宫殿陵墓;赋税沉重,滥用民力;实行残酷的刑法,统治残暴。 (2)根据材料二 “历史人物是复杂的,他们生活的时代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点都充满了复杂性、破缺性和不确定性……在人物评价上又是按照所谓的规律总结出一套规范化的表达,贴好标签”得出,要把历史人物放在所处时代的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要立足史料,全面分析,防止以偏概全,要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即一分为二的观点;以正确的评价标准,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角度,客观公正给予评价。 答案:(1)功:顺应历史潮流,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混战割据的局面;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在内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派兵北伐匈奴,南征越族,移民戍边,修筑万里长城,扩大了疆域;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过: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广建宫殿陵墓;赋税沉重,滥用民力;实行残酷的刑法,统治残暴。 总之,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发展和国家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但其文化专制和残暴统治对后世产生了不利影响。 (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所处时代的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记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的了解,不能以点带面;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论从史出;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如生产力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然而很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充满矛盾,评价时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据主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任答三点即可) 2.材料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前往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求取真经。西行路上,他走过八百里大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人马俱绝”;有时忍饥挨饿,有时盗贼威胁,但玄奘志向坚定,誓言:“不求得大法,誓不东归一步。”他曾被高昌王阻留,但毫不动摇,绝食三日,以死明志。到达目的地后,历经十七年学遍了当时佛教的大小乘各种学说。 643年,玄奘载誉回国,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在唐太宗的支持下,他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撰成《大唐西域记》12卷,备载唐代西北边境至印度的疆域、山川、物产、风俗、政事和大量佛教故事和史迹,成为后人研究西域和印度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民族关系等问题的珍贵文献。他还把印度的天文、历算、医学、逻辑学乃至制石蜜技术等介绍到中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脊梁”。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玄奘回国受到唐太宗热情接待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玄奘为何被誉为“中国脊梁”。(7分) 解析:(1)从唐太宗、玄奘、佛教和当时的社会需要四个角度回答。唐太宗的角度,从所学内容可以看出其崇尚文治,推崇佛教;玄奘的角度,由材料第一段进行归纳概括得出玄奘佛法精深且德行高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