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宋时期淮河流域城镇的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北宋时期淮河流域城镇的发展

浅析北宋时期淮河流域城镇的发展 学号:专业:历史系历史学 姓名:王庆庆 浅析北宋时期淮河流域城镇的发展 摘要:北宋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这一时期城镇的数量不仅远远超过了前代,而且其的类型及职能、发展形态也日益多样化。分析北宋时期淮河流域的城镇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指出这既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征兆,也是南方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 关键词:北宋时期 淮河流域 城市 镇市   北宋时期的淮河流域是当时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实这一地区早在唐代就已成为国家之命脉,“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天下以江淮为国命”①。至北宋,这一地区的地位更加重要,可以说是北宋政府赖以生存和统一的基础。因此宋时又是我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城镇的数量不仅远远超过了前代,而且城镇的类型及职能也愈来愈多样化。 淮河流域的城镇以类型划分,大致可分为政治件城市、综合性城市、新兴的工商业镇市三大类②。政治性城市是指北宋王朝的国都、陪都及地方政府所在地,其社会功能主要是作为封建的政治中心,发挥着统御和各地区的作用,而其经济职能服务于和从届于政治职能,一旦政治中心转移,城市面貌即会大为改观。综合性城市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一些传统政治性城市发生部分质变而形成的,它们虽然仍为州、县治所,具有明显政治性,但其工商业发展水平较高,经济职能不逊于或远超其政治职能。综合性城市发展的主要文柱是区域性经济的发展,其政治地位则是次要的。北宋流域内农业、工商业较为发达,在此基础上,由城市、镇市及乡村墟市构成的多层次、网络状的区域性市场渐趋稳定,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政治性城市逐渐演变为区域经济小心城市,且经济职能日趋重要,从而成为综合性城市,如徐州、克州、宿州、扬州、寿州、泅州、楚州等城市。而商业镇市则是传统郡县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经济纽带,或以商业发达著称于世,或以高超的手工艺与其他城市一较长短,其经济中心的作用是明显的,如登封曲河镇,就因发达的烧瓷业而商贾云集,号为巨镇。 1, 政治性城市 开封,北宋的都城,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宋太祖统一全国后,原“亡国之雄军,诸侯之陪臣,随其王公,与共士民,小者十郡之众,大者百州之人,莫不去其乡党,率被宗亲,尽徒家于上国”,致使东京“甲第星罗,比屋鳞次,坊无广巷,市不能骑”。 关于东京的繁华景象,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便可知一般。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画于末微宗宣和年问(1119—1125)、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清明时节汴河沿岸的繁华兴盛场面。这幅图为绢本,纵7寸6分,横1丈6尺5寸,共绘有各类人物810多个,树170多棵,全图从郊外开始,画到东郊外的虹桥及汴河岸,然后再由此向城内推进,直到繁华富丽的城郭街市。郊外的菜园风光,汴河上繁忙的交通运输,街头市肆的买卖盛况,沿衔房屋的建筑特征,船夫们的紧张劳动等,无不尽收眼底。无怪乎有人说,看了《清明上河图》,“恍然如人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问,但少尘土扑而耳。” 此外,从经商业户及商税征收看,东京的工商业相当活跃。所谓“商旅籍籍,皆愿陛下归京师,云京师是天下贾贩之要区也”。不过,东京的繁华仅及北宋一代,靖康之难后,东京失去了国都的政治地位,昔日的繁华市井便烟消云散。 2, 综合性城市 淮河流域内的综合性城市,主要由府、州、县治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渐得到加强而演变过来。这些城市一般都以居民繁盛,交道便利,商贾云集而成为所在区域的经济中心。 扬州,“自古号为繁盛”。唐时称‘扬一益二”。“自唐末乱离,群雄据有,数经战焚,故遗基废迹往往芜没而不可见”;北宋统一后,扬州仍维持“东南一都会”的地位,漕船中转,财赋上调,大江东南以至五岭蜀汉的贸易多出其下。 涂州, “为南北之襟要,而京东诸郡安危所寄也”。因其地位重要,政府格外重视,故农业、手工业皆得到了发展,农业有“一熟而饱数岁”的丰收景象,手工业有利国监“自古为铁官””的优势。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再加交通的便利,徐州商业也随之活跃“通江淮水运,来吴楚之货,又为会津”,“商贾所聚,其民富乐”。 泗州,地处淮河北岸与汴河的交汇口,“泗,四达之洲也”,“泗,天下之水会也”,是它的真实与照。泗州,是北宋漕运东南六路物资的重要中转站, “自泗而东,与漕通而还于海”的交通便利条件,故“四方之舟车,其之乎东南者,十九出于泗”。因泗州“最当冲要之地,军资库出入钱物浩翰”,所以宋政府不得不多置官员加以管辖。正因有上述条件,形成丁“南商越贾,高帆巨橹,群行旅集”于泗州,城内发达商业。 寿州,地近汴、洛,西连光州、信阳,南控庐、和二州,为南北往来的地区中心。《宋史·地理忘》曰:淮南“土壤膏沃,有茶、盐、丝、帛之利,(人)善商贾,郭里饶富,多高赀之家。扬寿皆为巨镇。”可见,寿州的工商业较为发达。 宿州,位于汴河沿岸,漕船往来,熙熙攘攘。宿州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