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经络腧穴总论双语班)
* * * 足厥阴肝经 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 走向、交接规律 《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头 胸 足 手 腹 手三阳经 手三阴经 足三阳经 足三阴经 表里属络规律 肺经 大肠经 脾经 胃经 心经 小肠经 肾经 膀胱经 肝经 胆经 心包经 三焦经 流注规律 肺经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肾经 心包经 三焦经 胆经 肝经 《经脉举痛篇》“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逐经相传,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奇经八脉(8 extraordinary meridians) 不直属脏腑,无表里关系,与十二经合称为“十四经”。 * 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顶,反折向下,至鼻尖,入上齿。“阳脉之 海”。 *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颌部。“阴脉之海” 督脉的经脉循行 任脉的经脉循行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 1、沟通表里上下,联系人体各组织、器官。 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3、调节机能平衡 经络能运行气血和协调阴阳,以维 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 4、感应传导作用 得气现象就是经络感应传导作用的 表现。 1、阐明病理变化:病邪入里的传变途径,脏腑与体 表组织、病变相互影响的重要渠道。 2、指导诊断的诊断: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疾病。 依循经起止辩病。 4、指导临床治疗(1)药物的选择作用。 (2)循经取穴。 { 功能 { 应用 腧穴学 一、概念: 《素问气府论》“脉气所发”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位。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临床上针灸施术之处。 二、别称:孔穴、隙穴、砭灸处、节、会、骨孔、 气穴、穴位 Acupoints are the spectific sites through which the qi of the zang-fu organs and meridians is transported to the body surface, and through whic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other therapies are applied by external stimulation. 腧穴的分类(the classification of acupoints) 1、经穴(十四经穴)(14 meridian acupoints) 分布于十四经上的腧穴。现有360多 个。如:足三里;合谷等。 2、奇穴(经外奇穴)(extraordinary acupoints) 对某些病症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一 定的穴名和明确的位置,尚未列入十四经的 穴位。如:太阳;八邪。 3、阿是穴(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ashi points) 无固名,无定位,仅以压痛点或反应点为针刺部 位。 腧穴的作用 1、近治作用The Local and Adjacent Therapeutic Property —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的主治作用。如:眼区的承泣、四白、睛明均可治疗眼疾。 2、远治作用The remote therapeutic property —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症,甚至影响全身的主治作用。如:合谷能治手腕疾病;又能治头颈部疾病;甚至还能治外感发热。 3、特殊作用The Special Therapeutic Property —(1)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如:针天枢能止泻,又能通便。(2)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退热、丰隆驱痰。 腧穴的取穴方法(methods of locating acupoints) 1、骨度分寸法Proportional Measurement—将人体不同部位规定出一定的长度或宽度,并使其折成若干个等份,每一个等份作“一寸”,以此“一寸”来作为量取穴位的方法,称之。 头部 部位起止点: 前发际至后发际为12寸。 说明:如:前后发际不明,从眉心量至大椎穴作18寸眉心至前发际3寸,大椎穴至后发际3寸。 胸腹部 天突 耻骨联合 脐中 耻骨联合上缘 腰背部 部位起止点: 大椎以下至尾骶为21椎(直寸);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为6寸(直寸) 。 说明:一般临床取穴,两肩胛骨下角联线相当于第七胸椎;髂嵴相当于第四腰椎棘突 第七胸椎 第四腰椎 上肢部 部位起止点: 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为9寸(直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直寸) 。 下肢部 部位起止点: 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股骨内髁上缘)为18寸; 内辅骨下廉(股骨内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