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测试习题:第六单元试(语文版八上).docVIP

八年级语文测试习题:第六单元试(语文版八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测试习题:第六单元试(语文版八上).doc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六单元) 一 基础知识(3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音义标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乐者(lè) 亦未寝(q?n)  藻荇(xīng) B.萦回(yíng)   朔方(sù)  穹碑(qióng) C.脱笼之鹄(gào)  茗(míng)   汗出浃背(jiá) D.塘坳(áo)    布衾(qīn)   大庇天下寒士(bì)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8分) (1)循崖乘峭而上(      ) (2)台中像群仙(      ) (3)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 (4)隶而从者(      ) (5)波色乍明(      )    (6)汗出浃背(      ) (7)青山郭外斜(     )  (8)燕然未勒归无计(      ) 3. 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符合的一句是(  )。(2分) A.潭西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俱欢颜。 D.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尽无泥。 4. 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  )。(2分) A.闻:隔篁竹,闻水声  余闻之久矣 B. 差:参差披拂  犬牙差互 C.其: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D. 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5.下列句子、出处、朝代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柳暗花明  《游山西村》  陆 游  宋朝 B.清澈见底  《满井游记》  袁宏道  清朝 C.蒜叶草茎  《游恒山记》  徐霞客  明朝 D.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唐朝 6.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的一篇描述承天寺月夜美景的散文。 B.《游恒山记》的作者是明代地理学家郦道元,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三峡》。 C.《满井游记》选自《袁中郎全集》。作者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家。本文描述了作者早春游满井所见的景色。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佳作。结尾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 7.填空。(8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明作者急切实现愿望并非为了一己私利的句子是:   (2)《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风光的句子是:                   (3)《游山西村》中有两句诗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这两句诗是:                      (4)《渔家傲》描写边塞特有的声音的句子是: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风翳尽净,澄碧如洗。 (2)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9.请用行楷抄写:(2分)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二 阅读题(68分) (一)(24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甲文出自       课文,乙文出自       课文。(2分) 2.解释加点的词。(6分) 欣然起行(     )  相与步于中庭(     )  盖竹柏影也(      ) 以其境过清(     )  乃记之而去(      )  悄怆幽邃(      ) 3.甲文中的作者去找张怀民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4.乙文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5.甲文结尾处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交代了同游者,这与乙文结尾处交代同游者的目的一样吗?(3分)   6.下列针对甲文说法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篇幅短小,看似单纯写景,实则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B、写月下庭中景物,用笔极为精炼。可见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善于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绘。  C、文章开笔交代夜游的时间和原因,再写庭中景物,最后写作者的情怀。全文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D、文章语言清新朴素又活泼自然,简练而又含意深远,极具浪漫主义特色。 7.对乙文理解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中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气氛,抒发了自己悲凉凄怆的心绪。  B、同一种景物,心情不同所获得的感觉自然也就不同。柳宗元因为变法失败而被贬到永州,所以有悲凉的心情。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中“以”是“因为”的意思,写出了不可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