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绒藏族碉楼的外观形状和碉楼图案的解读.docVIP

嘉绒藏族碉楼的外观形状和碉楼图案的解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嘉绒藏族碉楼的外观形状和碉楼图案的解读.doc

嘉绒藏族碉楼的外观形状和碉楼图案的解读   碉楼是青藏高原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青藏高原的碉楼以川西高原的藏羌地区最为密集,川西高原地区的碉楼又以岷江上游河谷以西到大渡河上游一带的嘉绒藏族地区为核心区,嘉绒地区不仅碉楼的数量、类型最多,分布也最为密集。   2006 年至 2008 年间,笔者与多尔吉先生、阿根女士在川西高原嘉绒地区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金川、小金、理县、汶川、黑水、壤塘县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丹巴县的碉楼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研,并于 2011 年出版调研成果《东方金字塔高原碉楼》。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对现存碉楼的 GPS 位置、高度、图案、有关碉楼的传说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本文拟结合笔者对碉楼进行的实地考察成果,收集的藏文和汉文文献分析碉楼的来源; 通过对碉楼进行的田野调查和历史事件,分析碉楼的功能和作用; 对现存碉楼的外观形状和碉楼上的图案作一介绍和解读,分析碉楼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碉楼的来源   1.“邛笼”与嘉绒藏族的琼鸟崇拜   邛笼是汉文对高大的石砌建筑的最早称谓,汉文文献有关邛笼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后汉书》中。石硕先生认为,邛笼的含义是指一种大型飞鸟即琼鸟,因此,邛笼或许是指“琼鸟之巢”,并认为“琼鸟之巢”的称谓产生的年代甚早,至少可上溯至距今两千年的东汉时代。琼鸟之巢,顾名思义,是指琼鸟之家。嘉绒藏族传说自己来自象雄“琼部”之地,由“琼鸟”孵化而来,因此将琼鸟视为祖源而普遍崇拜。历史上嘉绒藏区的琼鸟崇拜现象不仅存在于嘉绒藏族土司中,而且在民间也大量存在。主要反映在以下这些方面。嘉绒藏族土司大都有关于其祖先来自象雄“琼部”的传说,这些传说在其家谱中都有用藏文书写下来的记录。根据传说,“琼部”是嘉绒藏族的祖居地。   这个祖居之地位于古象雄中心。嘉绒藏族土司通常通过土司官寨内的琼鸟壁画和在官寨入口悬挂琼鸟木雕来反映琼鸟传说,并以此维持对祖源的记忆。嘉绒藏族百姓的琼鸟崇拜较之嘉绒土司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西南民族学院研究室于 1952年至 1953 年对嘉绒藏区所作的调研报告《川西北藏族羌族社会调查》中记载: “传说现在的嘉绒族多谓其远祖来自琼部,其地据说在拉萨西北,距拉萨 18 日程,传说该地古代有三十九族,人口很多,因地贫瘠而迁至康北与四川西北者甚众,后渐繁衍,遂占有现在的广大地区。”   在嘉绒藏语方言中,至今“琼”( khuang) 除“琼鸟”的意思外,还具有“家”的概念; 嘉绒话中“琼布”( khyung bu)意为“家乡人”,其中,“琼”( khyung) 意为“琼鸟”,“布”( bu) 意为“人”; 解放前,嘉绒地区村寨的寨首称为“琼如”( khyung ru) ,其中,“琼”( khyung)意为“琼鸟”,“如”( ru) 意为“角”,因“琼鸟”的形象头上是有双角的,因此指“琼鸟”,“琼如”翻译为“寨首”; “嘉绒”一词是藏语“shar rgyalmo tsha ba rong”的音译,意为“东方女王谷”,这是一个区域名称,嘉绒藏族自称为“格如”,其中,“格”是前缀,没有意思,“如”( ru) 意为“角”,指“琼鸟”,因此,嘉绒藏族的自称“格如”意为“琼鸟”。嘉绒藏族妇女最喜爱的一款银制装饰就是佩带在头帕上的琼鸟头饰。另有一款琼鸟的制品是作为护身符的琼鸟天铁。琼鸟图案的门楣装饰在嘉绒藏区普遍存在。在嘉绒藏族众多的酒具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根据琼鸟形象制作的青铜酒具“白坚”和土陶酒具“赞丹布”。“白坚”藏文为“bya can”意为“鸟者”,该酒樽的整体形状就是琼鸟,从该酒樽的外观能够分辨出琼鸟肥大的腰身和尖细的喙。在该酒樽的图案中,通常有八宝图案等,同时还有琼鸟的图案; “赞丹布”是用土陶制作的酒具,其整体形象也是琼鸟。综上所述,嘉绒藏区琼鸟崇拜普遍存在,“邛笼”一词中的“邛”,应是藏文“khuang”的音译,意为琼鸟,“笼”字因“鸟”而起,即“家”的意思,因此“邛笼”可翻译为“琼鸟之家”及指嘉绒藏族居住的高大石砌建筑。   “邛笼”一词与嘉绒藏族的族源有直接的关系,反映了嘉绒藏族的祖源记忆。   2. “邛笼”、“鸡笼”与碉楼   《后汉书》载: “冉駹夷者,武帝所开。元鼎六年,以为汶山郡。……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其王侯颇知文书,而法严重。贵妇人,党母族。死则烧其尸。土气多寒,在盛夏冰犹不释,故夷人冬则避寒,入蜀为佣,夏则违暑,返其聚邑。   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又土地刚卤,不生谷栗麻菽,唯以麦为资,而宜畜牧。”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冉駹夷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石室称为邛笼,高的可以到达十余丈。《北史》也有关于石头房屋的记载: “近川谷,傍山险,俗好复仇,故垒石为石巢,以备其患。   其石巢高至十余丈,下至五六丈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