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肉牛产业:脱“险”仍待科技助力.docVIP

问诊肉牛产业:脱“险”仍待科技助力.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问诊肉牛产业:脱“险”仍待科技助力

问诊肉牛产业:脱“险”仍待科技助力   “我国肉牛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6月27日,首届全国肉牛生产应用技术与产业经济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在开幕致辞中,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主任孟庆翔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肉牛产业当下之“困”:“农民不赚钱,加工企业亏本,政府发愁”。   如何破解肉牛产业发展的难题?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中外肉牛领域的知名专家和来自肉牛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分割行业的企业家们共同为肉牛产业发展“把脉。”   产量跃居世界第三价格连续14年增长   “2016年我国牛肉产量689万吨,占世界牛肉总产量10%,居世界第三位。”在研讨会上,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公布了我国去年肉牛生产的数据。   统计显示,2000~2016年,我国牛肉产量增长%,年均增长%;2000~2016年,全国牛出栏量由3807万头增加到4828万头,增长%,年均增长%。同时,xx~2016年,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比重由%增加到%,提高14个百分点,增长了倍。   “通过组织实施良种补贴政策,推广人工授精、短期育肥等实用技术,出栏率和单产水平稳步提高,是近年来全国牛肉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支撑因素。”王宗礼分析道。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主任孟庆翔教授坦言,从我国肉牛的产量稳步增加可以看出,近些年来,中国肉牛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   不过,稳步增加的牛肉产量并没有带来牛肉价格的下降。相反,牛肉的价格近些年来一直持续上涨。从数据来看,2000年,牛肉的平均价格约为每公斤元,而2016年,每公斤牛肉的平均价格已涨至元。   为何牛肉产量增加的同时,牛肉价格也不断刷出新高呢?   “牛肉价格持续上涨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是消费增长太快,生产增长赶不上消费需求增长。”王宗礼指出。   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费者对“绿色健康”肉类的需求不断加大,牛肉消费日渐从少数民族为主转为全民性消费,从区域性消费转为全国性消费,从季节性消费变为了全年性消费,从而使得牛肉的消费增长迅速。   然而,牛肉生产发展的步伐却在放缓。从对比数据来看,“十五”期间,全国牛肉产量年均增速为%,“十一五”期间这一数字为%,而“十二五”的前四年,这一数字降到了%。   可以看出,价格持续上涨的背后,实质是牛肉供求的不平衡。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牛肉的供求偏紧呢?   “把脉”肉牛产业生产制约因素多   目前,我国肉牛生产发展较慢,近四年牛肉产量的增速仅为“十一五”期间的57%。同时,从全国范围来看,牛肉产量占比体现出“牧区增、农区降”的趋势;而相比之前,近些年,西部8个牧区省年均增速明显放缓。   “瓶颈是母畜存栏量减少。”王宗礼说。由于母畜饲养周期长,因此,养殖效益不如专门育肥来得快、来得稳。据悉,“十一五”期间,全国能繁母牛存栏比“十五”期间下降了%。而从整体来看,2000~2016年,全国牛存栏量由亿头减少到亿头,减少2000万头,下降了%。   此外,肉牛的规模养殖发展缓慢。王宗礼表示,与家禽、生猪等养殖业相比,肉牛的规模养殖发展存在明显差距,现有的规模养殖场普遍设施条件简陋,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肉牛生产良种化水平也比较低。长期以来,我国肉牛核心种源依赖进口,种畜场数量少、种群规模小,良种供应能力不足,地方品种选育改良进展缓慢,这些都成为了肉牛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孟庆翔及其研究团队对此做过调查,他们发现,世界牛业发达国家12~18月龄出栏体重可达450~700千克,而我国肉牛达到此体重出栏至少需要24~30月龄。就肉牛胴体重而言,肉牛业发达国家多在295kg/头以上,世界平均水平为205kg,而我国仅为138kg。我国引进世界上大多数优良肉牛品种用于当地黄牛的杂交改良,但改良肉牛的覆盖率仅为18%,且逐年退化。   同时,生产方式的落后和疫病风险大等因素也桎梏了产业的发展。   “肉牛育种水平滞后,良种缺乏、数字化管理水平低是制约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孟庆翔说,“而我国肉牛业产业链体系不完善,牛肉生产各环节的利益不合理分配,这将使我国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大的风险。”   内外压力倒逼产业升级   在诸多的生产限制因素导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同时,肉牛产业也面临着“来势汹汹”的外力冲击。   据2016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颁布的《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预测,2016年我国牛肉消费需求总量为721万吨,而去年我国牛肉的产量为689万吨。不难看出,牛肉的消费量与实际产量之间存在缺口,而缺口的填补则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消费者对牛肉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人均牛肉的消费量约为5公斤,与人均8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仍有一段差距。这也意味着,目前牛肉的消费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我国牛肉生产发展放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