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府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兖州府下

兖州府下 济宁州府西六十里。东南至江南徐州四百二十里,西南至河南归德府三百五十七里,北至东平州百五十里。 古徐州地。春秋属鲁。战国属宋,后属齐。秦属砀郡。汉属东平国。后汉为任城国章帝元和初,析东平国置。晋因之。刘宋属高平郡。后魏复置任城郡,而置济州于济北郡之舾唿舭匠羌济南府长清县。后齐又改任城曰高平郡。隋初,郡废,此为兖州及济州地大业初,改兖州曰鲁郡,济州曰济北郡。唐亦为兖、济二州地济州治庐县,自隋至唐不改。见前长清县。天宝初,改济州曰济阳郡。十三载,废入东平郡。五代周复置济州治巨野县,宋因之亦曰济阳郡。金亦曰济州改治任城县。元曰济宁路《元志》:至元六年,以济州还治巨野。八年,升为济宁府,复治任城,寻徙巨野。十二年,以任城当江淮水陆冲要,改立济州,属济宁府,而废任城县。十五年,迁府治济州,以巨野县行济州事,其年复于巨野立府,仍置济州于此。十六年,升府为济宁路,复置任城县,为济州治。至正中,省济州,而徙济宁路治任城县。明初洪武元年,改路为府。十八年,改府为州,以州治任城县省入编户五十四里,属兖州府,领县三。 州南通江、淮,北连河、济,控邳、徐之津要,扼宋、卫之噤喉。在战国时,苏秦所云亢父之险也。自是东方有事,必争济州。元人开会通河,而州之形势益重。察罕复山东,先下济宁。太祖命将北伐,亦以济宁为先务。燕师南下,则遣奇兵破济宁,而德州崩溃。岂非以馈饷所经,州实关南北之大命哉? ○任城废县今州治。春秋时任国。战国时,为齐附庸。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是也。汉置县,属东平国。后汉元和初,为任城国治。晋因之,后国废县存。后魏复置任城郡。高齐改置高平郡治此。隋郡废,县属兖州。唐因之。宋属济州。金为州治。元仍属济州,后徙济宁路治焉。明初省。《志》云:州旧为土城,洪武四年,始嬉宰┦。今城周九里有奇。 亢父城州南五十里。本齐地。《战国策》:苏秦曰:秦之攻齐也,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径乎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不得过。谓此也。秦置亢父县。二世二年,项梁引军攻亢父。又沛公自薛还军亢父。汉仍为亢父县,属东平国。后汉初,光武征庞萌,自将轻兵驰赴亢父。是也。寻改属任城国。晋因之。刘宋属高平郡。后魏仍属任城郡。后齐废。《水经注》:黄水又东径亢父故城西。是也。 桃乡城州东北六十里。春秋时鲁邑。襄十七年,齐师伐我,围桃。汉置桃乡县,属泰山郡。成帝封东平思王子宣为侯邑。后汉建武四年,庞萌叛,自称东平王,屯桃乡之北。五年,光武击萌,至蒙,闻萌围桃城,晨夜兼行,至亢父。复行十里,宿任城,去桃城六十里,乃按兵不出。既而进击萌,破走之。《水经注》:汶水西南经桃乡故城。刘昭曰:任城有桃聚,即桃乡也。盖后汉并县入任城。蒙城,见河南归德府。 邿城在州东南。春秋时邿国。襄十三年,取邿。后汉建武二年,封刘隆为侯邑。杜预曰:亢父县有邿亭。又邾瑕城在州南二十里。《春秋》:哀六年,城邾瑕。杜预曰:亢父县北有邾娄城,即邾瑕矣。○樊城,在州北。汉置樊县,属东平国,文帝封常山相蔡兼为樊侯,邑于此。后汉属任城国。晋因之,后省。《括地志》樊城在瑕丘县西南,或以为周仲山甫国,皆误也。 ○两城山州南六十里。《志》云:以山夹如城而名。又有承岸山,在州南四十里。相传女娲生于此,有庙祀焉。 ○会通河在州城南,元人所开也。泗水自府城之东,折而西流,水自宁阳县之北,折而南流,会于州城南,由天井闸入河以通漕。自州西三里分水闸,北出至临清州,南至徐州,久而淤塞。明朝永乐九年,遣大臣发民夫疏凿,北达临清卫河,南入徐州黄河,中间七百里,皆曰闸河,节宣诸山谷泉涧之水,以便转输。自州南接鱼台,为闸十有二,而天井、鲁桥、枣林、南阳为最著。天井,在城东南二百余步,、泗二水交注处也。由闸而东南五十四里曰鲁桥闸,又五里曰枣林,又十里曰南阳,入鱼台县界,转输商旅,毕出于此。今详见川渎漕河。○月河,在州南,会通河之支流也。有上新、中新、下新等闸,仍合于会通河。 马肠湖县西十里。在会通河北岸,本名马常湖。旧与南旺、蜀山二湖相接,故南旺亦兼马常泊之名。《漕河考》:马肠湖北接蜀山湖,蜀山之水时溢入焉。万历十七年,河臣潘季驯于湖北岸为减水闸三,其东为堤,西口为坝,以时蓄泄。○南池,在城东南二百步,渟泓数亩,水所潴也。亦流入天井闸。 芦沟泉在州东,流入南阳闸。稍西有托基泉,入枣林闸。又有马陵泉,入鲁桥闸东。《泉志》:自滕县、峄县及曲阜县界之蜈蚣泉,共十六泉,散入鲁桥,以下漕河,是为鲁桥圈里派。又自嵫阳、宁阳界六十三泉,俱入天井闸,是为天井派。其宁阳龙港沟等四泉,则入分水河。盖沂、之流,来自东北,入于天井,以资运道。牛首之渠,来自西南,出于鱼沛,以泄潴水。而河漕之利病,交相受焉,譬之于脉,在任、督之交矣。牛首渠,即巨野县之牛头河也。今详见川渎漕河。 中国古籍全录 ○鲁桥镇州南五十四里。唐咸通十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