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明南阳邓氏 三明市荆东垂裕词 邓克谐7
三明南阳邓氏 三明市荆东垂裕词 邓克谐
三明市荆东垂裕词位于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荆东村(三明学院内)有个“垂裕堂”,这是福建邓氏后裔为纪念其先祖邓克谐而修建的一座祠堂。垂裕词每年(古历)八月初十日举行祭祖祀典,不另行通知。凡要参加者请于前十日电话联系。联系方式见网站 最下方。
邓克谐:字仲孝,入闽邓氏第八世孙,生于宋乾德五年(967年)。邓克谐善读左氏春秋,少年时喜欢游名山大川,交结豪士。张齐贤与他交往密切,特推荐邓克谐为特奏名进士,任庐令。后迁任大理评事。李沆入相,十分器重克谐,荐他出任刑州长路、寻召签署院事。宋景德四年(1007年),邓克谐以光禄大夫进大司马、上柱国、赐章服金鱼带归第。大中祥符四年间(10011年)卒,享年六十七岁。死后葬于三元区荆东。其墓与奉祀他的“垂裕堂”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垂裕堂”。 荆东“垂裕堂”位于三元区荆东村,始建于南宋。据《邓氏家谱》载:邓氏后裔邓宗仁,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进士,官至江东安抚使。他为了纪念先祖邓克谐夫妇,便在入闽邓氏发祥地荆村“置垂裕堂,凿池泛舟,名曰安抚池”,可见当时是颇具规模。此后,“垂裕堂”几经兴衰。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邓茂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后,明王朝对起义军进行了血腥镇压。秧及所在邓氏,“垂裕堂”也就毁于明兵之手。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倡议裔孙房长仕仁、同力、天寿、成孙、正通合众重建”。清道光三年(1823年)邓氏子孙又对“垂裕堂”进行了一次比较大规模的修建,增设了后堂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垂裕堂”被国民党保安处占为军用,祠里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垂裕堂”也就陷入长期无人管理,日渐荒芜的境地。至1985年三明市政府颁发文件,对“垂裕堂”、邓克谐墓作出文物保护的决定。三元的邓氏后裔多方筹资,在原址上对“垂裕堂”进行了重修,历时一年半,至1987年7月竣工。这次重修保持了明嘉靖年间重建时的结构和布局,祠堂由半月池、外檐廊、牌坊、前堂天井、正厅、后厅组成。正厅上正中奉供着邓克谐夫妇刊像,两侧分例“北宋八音分房”的支祖神位。1991年,“垂裕堂”被正式列入三明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明道二年(1033年),邓克谐在故乡荆东病逝。邓克谐死后葬于今三元区荆东垂裕堂后孤雁投湖畔。邓氏后裔为了纪念邓克谐,便在入闽邓氏发祥地荆村“置垂裕堂,”并且“凿池泛舟,名曰安抚池”。据《三元邓氏家谱》载:“垂裕堂”始建于南宋,由邓氏后裔邓宗仁(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进士,官至江东安抚使)修建。“垂裕堂”由半月池、外檐廊、牌坊、前堂天井、正厅、后厅组成。正厅正中供奉着邓克谐夫妇刊像,两侧分例邓氏“北宋八音分房”的支祖神位。此后,“垂裕堂”几经兴衰。明代后期,因邓茂七起义反明之故,“垂裕堂”毁于明兵之手。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邓氏后裔重建。现邓克谐墓、“垂裕堂”均为三明市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节 源流 一、迁入 据《三元邓氏家谱》中“三元后路邓氏家谱源流序”载:“邓氏得姓,相传源于殷商武丁在位时,武丁因封其季父曼(字德阳)于南阳(今河南省境内)邓国,遂以国为姓。故皆尊曼公为我邓氏鼻祖。”邓姓以南阳为郡,分封食采,世袭侯爵。恒王(公元前719~741年)时,传至邓宣(字吾离,为邓氏第19代);离侯惧怕楚国,因此与蔡、郑二国交盟,以尊周室面朝服于周。周襄王(公元前651~683年)时,邓(第22代)被楚灭,失去封国。周景王(公元前544~578年)时,邓侃(第26代)复为徐州刺史;邓监(第30代)为晋阳县令;邓安国(第32代)为南城宰;邓铭(第35代)为州牧刺史;邓文仲(第36代)为河东县令;邓缙光(第38代)为安陵刺史;邓成(第39代)为汉沧州牧;邓敏(第41`代)中书大夫。邓通(第42代)因佐汉有功,汉文帝赐他铜山。至东汉时,邓禹(第47代)因辅佐光武中兴,被封为太傅,谥元侯;永平三年(60年)加封为云台首将(史称云台28将之首)。至72代邓静(字超群)居河南省光州固始县,生4子:光布、光天、光化、光日。据《剑沙三元邓氏(革房)家谱》载:其第八房第12代孙邓泰七(讳康进)撰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荆山重裕堂序记叙述:“正祖,系光州固始县人。一子分过南红州;一子分过抚州;一子分过留州赤水县;一子分过南剑州沙县马坑荆山。”邓氏四兄弟中,长子邓光布于唐末由固始入闽[注:《三元邓氏家谱》载为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入闽,可能有误。此处按新编《沙县县志》载。]唐乾符初年(874年)为崇安镇将;为福建邓氏入闽始祖。次子光天则迁居江西建昌府南城县。 邓光布生二子:长子邓顼以舅氏剑州路旧将罗石卒袭职,改封建州路将军[注:元代始设“路”的建制,旧谱有误]。次子邓舜率部属于荆东(古名归仁里)田猎,始治宅屋。据《邓氏族谱·地宅志》载:“荆村自(县)治而西百里,水可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