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人肉搜索的滥用及其所引发的网络暴力的道德与2
关于“人肉搜索”的滥用及其所引发的 “网络暴力”的道德与法律思考 小组成员介绍 徐立 (历史学) 负责内容:课题规划,人事统筹,报告制作,问卷编写,问卷投放。 糜绪洋(俄语) 负责内容:前期规划,报告修改,问卷修改,问卷投放,导师采访。 谢陈宁(软件工程) 负责内容:前期规划,问卷投放,问卷统计,报告修改。 张挺 (软件工程) 负责内容:技术指导,问卷投放,导师采访,报告修改。 总论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迅猛发展,网络生活越来越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的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迅速快捷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无数新的可能。 与此同时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也在暗滋潜长,打破了社会生活中原有的和谐美好。其中有一种就是“网络暴力”,而“人肉搜索”的泛滥,正是导致网络暴力的一大原因。 我们课题小组历经四个星期的调研工作,获得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资料,并以此加以分析总结,制作了一份报告材料。 事件回顾: 1.铜须门事件: 2006年4月12号,一个网名 “锋刃透骨寒”的网友在网上发布了一个帖子,以悲情丈夫的身份爆料说,其结婚六年的妻子,在一次网友聚会后与网名为铜须的男子发生了一夜情。他在贴自中还贴了一段幽月儿与铜须的QQ聊天纪录,并且公布了铜须的QQ号。 这个帖子一出现,立即在网络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该帖的点击率每天超过20万次,对网友铜须的道德义愤成为网络舆论的主流,声讨铜须的帖子贴满了各大论坛。而这个铜须的真实身份是燕山大学学生郑星。 很快,通过“人肉搜索”,人们将郑星求职简历、电话、以及郑星和事件女主人公的照片都公布在了网上。还有网友发布“江湖追杀令”,呼吁社会封杀郑星。由此,一场网络事件,终于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社会讨伐。 网友对郑星及其家人进行了无休止的骚扰和谩骂,甚至有许多网友指责郑星所在的燕山大学管教无方。 然而事件最终不了了之。几日后 “锋刃透骨寒”突然发表声明:“我承认,关于‘丑闻’一篇文章及QQ聊天内容等多为杜撰,游戏已经结束,各位爱YY的继续,本ID人间蒸发。”事件渐渐平息,但是对于郑星造成的名誉和心理上的损害却终不能被弥补。 2.虐猫事件 一名时髦中年妇女微笑地怀抱可爱的小猫,场面温馨,接着该妇女将小猫放到地上轻柔抚摩,接着她用尖尖的高跟凉鞋鞋跟踩进小猫的嘴巴和眼睛,小猫吃惊绝望地回头,最后是小猫脑袋被踩碎死去,然后中年妇女若有所思地眺望远方…… 当2006年2月26日这样的内容出现在猫扑论坛上之后引起了网民的群情激愤,很快网友就自行组织起来调查该事件。 不到6天时间网友就通过人肉搜索锁定了虐猫者——某黑龙江小城的药剂师王珏和其友李跃军。效率之高绝不亚于警方办案。 3月15日当地政府发出公告,停止王珏和李跃军的工作,并且发布了两人的公开道歉信。整个过程仅仅发生在一个月之内。 更多案例…… 姜岩自杀事件:女白领姜岩因丈夫王菲与人婚外恋跳楼自杀,事件被公布后网友通过人肉搜索将王菲和其情人的个人信息在网上系数公布,导致王家受到大量骚扰乃至上门冲击。随后王菲将相关网站告上法庭,即著名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 “很黄很暴力”事件:北京海淀区一位张姓小学生因为接受《新闻联播》采访说了可能是事先安排的超过其年龄认知范围的“很黄很暴力”,遭到网友的大肆人肉搜索和恶搞…… 艳照门事件:香港明星艳照大量流出,尽管两岸三地警方尽全力封锁相关照片,仍不能阻止数以几十万计的网友通过网络搜索并“欣赏”这些明星最根源的隐私…… 发人深省!! 为什么“人肉搜索”这样一种中立的工具由于不被限制地使用反而成为了一种令人厌恶和反感的恶? 为什么网友为了维护正义和道德的行为竟最终发展成了一种不道德? 如何防止人肉搜索总是被无节制地滥用?如何使其更多地造福社会而不是危害社会? 让我们看看媒体、网友、我们的身边人以及专家的意见。 媒体评论 人肉搜索属于一种民间的调查行为,无人予以监督,网友也就无需对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这样很容易造成“误伤”。 网友往往先入为主,以道德而不是法律为标准衡量事情的是非,并通过互联网对事件中的当事人大加声讨,肆无忌惮地曝露他人信息,这样做已经涉嫌侵害隐私权。 ——新华网 随着互联网应用在人们生活中的强化,由道德自律和律法他律等组成的传统社会约束内容,逐渐加入了新的内涵,其中包括以网络批判为特征的“网律”,“人肉搜索”即其表现形式之一。 “人肉搜索” 有助于更快速地共享有效信息。 对“人肉搜索”的内容管理和正面引导亟待加强。 当你享用“人肉搜索”带来的便利时,感觉很好;而当你被“人肉搜索”当作“人肉”搜索的时候,感觉可能很不妙。同样的道理,当“人肉搜索”为大众道德批判提供平台时,它本身也可能成为大众道德批判的对象。 ——《解放日报》 人人都有“傻子看放火不怕事儿大”的心态,恶搞他人的快感总能让人性恶的一面得到自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