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济生活民族志选读
2007年秋季東海大學碩博士班選修課程
授課教師:趙彥寧? (E):ant5354@
經濟生活民族誌選讀
Ethnography of Economic Lives
授課主旨
現代社會的經濟活動之所以形成此刻我們所「看到」的相貌,乃是歷史發展、社會變遷、文化形塑、以及此社會(或民族國家)在資本主義經濟體系(Immanuel Wallerstein, The Modern World-System;《現代經濟體系》)中的區位彼此之間交互影響而產生的結果,而本課設計的目的,即在透過經濟生活經典民族誌的選讀,以期修課同學從個人和社群的日常生活行動,以更深入地理解上述的交織關係。除了當代歐美「已發展」國家(法國、美國),本課也特意多選(不同時代的)印度、印尼、阿爾及利亞、中非等「第三世界國家」(和「後殖民國家」)的研究成果,原因為:(1)如授課教材第一本Chakrabarty的著作所闡釋的,過去以歐美經驗為本的經濟社會學研究成果不盡然適用於理解其他社會;(2)培養多元文化的分析觀點,也有助於修課同學重新審思當代台灣社會的相關議題。
此外,本課刻意不選讀某些勞工史和經濟民族誌的經典著作(譬如,Wallerstein的《現代經濟體系》和Bourdieu的《實作理論綱要》)以及四個現代化後的中國經濟生活民族誌,原因為:(1)前一種著作不僅有中文譯本(東海圖書館均有藏書),且已廣受國內學界討論,修課同學或可自行閱讀;(2)關於當代中國社會的研究,授課教師計畫於97學年度第二學期開授「當代中國研究民族誌選讀」一課,對此主題有興趣者屆時或可選修或旁聽。
授課要求及評分方式
本課計畫每本指定教材分兩週讀畢。上課方式為修課同學輪流報告,報告者並須隨堂繳交報告大綱,並分發給教師和所有同學,報告後,授課教師再以提問的方式帶動討論。報告大綱的寫作型態為critical review,可參閱《台灣社會學》及《台灣社會學刊》等學術期刊「書評」的寫作方式。每位修課同學尚須繳交兩份非其進行隨堂報告之週的閱讀心得。
期末報告內容可為:一,針對某課程中討論過的議題進行理論回顧和批判性分析;二,引用課程教材,對某當代社會現象或事件寫作調查報告。寫作格式(包括引用文獻)須符合《台灣社會學刊》的撰稿體例,篇幅為10-15頁、新細明體、字體12、1.5倍行高,電子檔的繳交期限為。
學期成績的評分方式為:隨堂報告(40%)+兩份閱讀心得(20%;每份10%)+期末報告(40%)。
指定教材(暫訂)
將視授課進度及修課人數後再做調整
01、Chakrabarty, Dipesh. 1989. Rethinking Working-Class History: Bengal 1890-1940.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P.
作者是印度subaltern studies的大將,此書從第三世界殖民地的角度,藉由孟加拉黃麻工廠的個案分析,以文化研究的方法重寫E. P. Thomptson(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Working-Class;《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樹立的勞工史典範,並指出傳統馬克斯學派墊基於西歐社會個人主義的預設,故而忽略了其他文化形塑個人和集體之關係的力量。
02、de La Pradelle, Michèle. 2006. Market Day in Provenc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現代社會中的經濟活動是否基於純然的資本累積考量,故而排除情感的交流和勞資關係以外的社會關係建立的可能性?作者藉由南法普羅旺斯地區兩個市場的田野調查,以反駁這個看法,並說明情感和社會關係建立的形式。
03、Geertz, Clifford. 1963. Peddlers and Prince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in Two Indonesian Towns.
1950年代初期印尼甫脫離荷蘭殖民,並積極展開經濟「現代化」(modernization)。作者是日後詮釋人類學(interpretative anthropology)的創始者,在這本早期的代表作中,他藉由在兩個印尼村落的田野調查資料,指出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之間不必然擁有互相建構的關係。
04、Bourdieu, Pierre. 1979. Algeria 1960. Cambridge: Cambridge UP.
如阿爾及利亞這樣既信奉伊斯蘭教、且文化慣習往往與「理性思維」大相逕庭的國家,顯然不具備古典社會學家認定的資本主義發展要件。是否確實如此?若如此,我們又該如何理解此類社會的經濟生活?在社會科學研究學界中,作者最知名的創見為「結構」(stru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