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藏书楼中国封建藏书楼时代终结.docVIP

古越藏书楼中国封建藏书楼时代终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越藏书楼中国封建藏书楼时代终结

古越藏书楼中国封建藏书楼时代终结   中国是世界上热爱读书和藏书的国家之一,回望中国历史上的藏书楼,我们既为曾拥有灿烂的藏书文化而自豪,也为损毁于时代变迁的藏书楼与古籍而惋惜。中国藏书文化已有逾千年的历史,最早的藏书家应该是孔夫子。他为教育学生,准备教材,搜集文献,“删诗书、定礼乐”,逐渐形成了最初的私家藏书。秦汉以来,私家藏书与官藏并驾齐驱,成为中华文化保存和传播的两大重要渠道,特别是从唐代出现雕版印刷以后,书籍开始普及,私家藏书有了重要物质和技术的支撑,宋元以来渐成风气,明清则达鼎盛时期。这些藏书楼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曾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北四阁南三阁:《四库全书》珍藏之所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编纂的我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一部丛书,与万里长城、大运河一起,被誉为古代中国的三大工程。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始设馆,历时十年才纂修完成的《四库全书》,共收书约三千五百种,七万九千余卷,分经、史、子、集四部。尽管为了维护清廷的政治统治,许多古籍被馆臣抽毁或删改,以至于鲁迅先生曾在《买〈小学大全〉记》等杂文中予以揭露,但是《四库全书》毕竟是集中国古籍之大成的规模空前的丛书,自有其传世价值。   此书当年仅缮写了七部,分别藏于北京、沈阳、扬州、杭州等地。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盛京皇宫的文溯阁、避暑山庄的文津阁,称为“北四阁”。扬州天宁寺的文汇阁、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杭州圣因寺的文澜阁,称为“南三阁”。这些藏书阁与藏书历尽沧桑,伴随着中国近代史上的频繁战乱而饱受摧残。如今,除“北四阁”中的文源阁随圆明园被焚而毁,其余三阁的建筑均安然无恙,可供游人瞻仰。   “南三阁”之一的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现在的浙江省博物馆内。初建于公元1782年,是清代乾隆皇帝当年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造于江浙的“南三阁”中硕果仅存的一处。其余两阁,镇江文宗阁与扬州文汇阁于道光二十年和咸丰三年先后毁于兵火。   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由原来收藏《古今图书集成》的藏经阁改建而成。据时人记载:“阁在孤山之阳(南麓),左为白堤,右为西泠桥,地势高敞,揽西湖全胜”。经过复勘校正的《四库全书》钞本正式入藏于此。   与“北四阁”不同的是,文澜阁内允许读书人到此看书并抄书。如清代江苏上元(今南京)籍藏书家朱绪曾在浙西做地方官时,就曾经到此抄录过不少宋元时代人撰著的秘籍。   铁琴铜剑楼:藏书界的“南瞿北杨”   晚清著名藏书家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中说道:“艺芸散后归何处?尽在南瞿与北杨。”在我国藏书界有着“南瞿北杨”之说,这“南瞿”,指的便是瞿氏创办的铁琴铜剑楼。   铁琴铜剑楼是“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位于江苏常熟市古里镇,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最多时藏书达十万余册。   铁琴铜剑楼藏书主人瞿镛(1794—1840)致力于收罗江南珍本古籍和文物古董,曾购得铁琴和铜剑各一件藏于楼中,故名“铁琴铜剑楼”。他曾自咏其楼道:“吾庐爱,藏弆一楼书,玉轴牙签频自检,铁琴铜剑亦兼储,大好似仙居。”   铁琴铜剑楼藏书对于中国图书事业的贡献极大。上世纪初当地县图书馆成立,曾将藏书复本、乡贤著述和地方史志的副本贡献其中。后来《四部丛刊》的编印,以瞿氏家藏珍本为底本者,居当时私人藏书家之冠。   “海源阁”是当时与“铁琴铜剑楼”齐名的惟一一座北方私藏书楼。它的创始人是山东聊城人杨以增(1787—1856)之父,时称“袖海堂”和“厚遗堂”。随后杨以增在任官各地之际,从西南到西北,留意搜集当地书家散出的藏书,在北京得到过清宗室乐善堂旧藏之书,并辗转得到了苏州黄丕烈士等旧藏的图书,于是异军突起,与瞿氏“铁琴铜剑楼”争雄于藏书界。其藏书陆续积至3700部、22万卷左右,其中宋元珍本达到469种。   嘉业藏书楼:周恩来指名保护的私家藏书楼   在解放江南之初,周恩来曾特别指名要求南下部队对两座私家藏书楼加以保护,一为近代中国有名的嘉业藏书楼,另一座为宁波天一阁。   嘉业藏书楼的主人,便是近代著名刻书家刘承干(1882—1963)。上世纪20年代初,他开始在家乡浙江南浔小莲庄西侧建造新的藏书处,1942年落成后称为嘉业藏书楼。其楼系两层砖木结构,中西合璧风格,前后两进用厢房连接成“口”字形,中铺方砖,为晾曝图书之所。全楼上下共有52个房间。   刘承干致力于收集典籍,是当时旧家藏书的重要归宿地之一。北京、扬州、苏州和杭州等地著名藏书家的遗书,如百川归流,源源不断地汇入嘉业藏书楼。藏书量达57万余卷,计18万余册。除了数量可观,其版本质量也非同一般。宋元版本、稿本钞本和校勘本以及地方史志为世所公认的三大藏书特色。刘氏还组织人力从事古籍流传工作,刻印了《嘉业堂丛书》、《吴兴丛书》和《求恕斋丛书》、《留余草堂丛书》。   天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