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垃圾换蔬菜走出第一步.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垃圾换蔬菜走出第一步

垃圾换蔬菜走出第一步   撩起厚厚的门帘,一个简易棚搭建起来的空间就是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生孙民宽的环保蔬菜店兼“办公室”,刚刚送走电视台的记者,他把棉大衣放在塑料桶上铺平招呼我们坐下,又倒了一杯热水,抓了一大把瓜子。   废旧物品换蔬菜   在北京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二里庄社区门口,孙民宽的这两间15平方米左右相对而建的环保蔬菜店显得有些简陋,房间里堆得满满腾腾的,别看店小,但卖的东西可不少,蔬菜、干果、杂粮,还有各种副食品,算一算,也有二三百种呢。而这两个简易棚,实际上是建立在“垃圾堆”基础上的。简易棚的门上贴着几张手绘海报,写明了用各种垃圾换新鲜蔬菜的说明——回收垃圾积攒积分,以积分换新鲜蔬菜。如每个塑料瓶积1分,折合0.1元;每千克废电池积5分,折合0.5元;废书报杂志每千克积11分,折合1.1元……店外一块空地上,堆放着一些废旧报纸、杂志、塑料瓶、废旧电池等。从附近居民家里收来的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则被打包好静候“发落”到菜园里堆肥。   提到垃圾换新鲜蔬菜这个打动了许多企业家和风投的创意,孙民宽一下来了精神:“我们从大学时候就这么干!”河北农业大学校园附近就是大片大片的农田和养殖场,赶上学的兽医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一周上不了几节课,闲下来的时间孙民宽和几个朋友琢磨了个好差事:首先攒钱买了一辆“三蹦子”,然后从附近弄一点儿萝卜、白菜之类的农产品。“光卖菜社区不让进,那不等于是小商小贩吗。”孙民宽和朋友们做的是以垃圾换蔬菜。“好家伙,这个环保口号一喊出来,所有的人都支持我们,办事处的人说,我们想去哪个社区都可以!”于是,几个大学生每天早上拉着一车萝卜白菜进城,晚上又拉回一车垃圾在学校附近分拣变卖,他们甚至曾经回收过古董。   垃圾堆是一个大多数人没有也不愿意注意到的角落,却在有心人眼里看出了门道。想变废为宝,最重要的一步是分拣。据孙民宽说,衣物的利润是最高的。城里人有钱,但当时郊区还是比较穷的。城市家庭一般都是一个孩子,孩子长大了衣服就穿不了或者过时了,孙民宽和朋友们就趁着农村赶大集,把这些衣物卖给农村的孩子。   随着孙民宽大学毕业,流动摊位发展成了固定的蔬菜店,但一直坚持环保旗帜,“我是以收集各类垃圾这个构思进社区的。我扛的是环保旗帜,做的是环保事业。”环保蔬菜店收垃圾价格比别的地方高,所以附近的居民也愿意把垃圾带过来。用垃圾换积分,用积分换菜,这样的形式一开始得到了居民们的热情响应,环保蔬菜点专门选址在老旧社区,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家里存了很多垃圾不舍得扔,看到这么新颖的活动,也愿意主动参与。   不过时间久了,孙民宽和朋友们发现,一个好点子并不能决定创业成功与否……   冬天,寒冬   大学毕业后,孙民宽曾经也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在西装革履地坐了几年办公室以后,他待不住了。用10万元启动资金开始了他的第一次与有机蔬菜有关的创业,不曾想失败了,整整一年时间,他卧薪尝胆,一直在琢磨失败的原因,直到脑子里再次闪现垃圾换蔬菜这个好点子之后才重走创业之路。   开始创业的时候,这个蔬菜店也曾经人丁兴旺过。孙民宽和三个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吃住都一起并无缝交流了整整十天,“就决定干这个事儿”。创业伊始,几个人都对这个项目充满了热情和信心:三个大学生在2012年末北京下着大雪的一天,从上庄骑着电动三轮车拉回来四个铁架子货架,来回两趟,只因为这么做能省下不少运费。孙民宽说,开车都需要四十分钟的路程,三个大学生就顶着雪骑着三轮。大雪天,三个人很久都没回来,当时他担心极了,一直在院门口等着、盼着。   辛苦在其次,对于卖菜是绝对的门外汉的孙民宽最早可没少吃亏。上货时看着明明水灵灵的菜,一百二十块钱交完货,拉回家才发现一整筐菜都被“狸猫换太子”了。还有菜场特有的“偷菜”现象,“什么是偷菜呢,你上二三十个品种的菜,苹果、橘子什么的,你能记住每个品种多少个么?所以就容易丢,别人过来送货,顺手就拿走了。”   从开店到现在,孙民宽已经体力不支多次,有时候喝点儿水就挺过去了,有一次严重到需要去医院输液。“你看看这手,都是用胶带缠的,都裂开了。你看看这是什么色,跟你的完全不一样。”   就这样辛苦了一个月,三个大学生有点儿支持不下去了,“他们觉得卖菜太累了,他们和我还不一样,人家都是近乎90后的孩子啊。”就这样,年轻的大学生们打了退堂鼓,这对于小店来说不啻若晴天霹雳,四个核心成员走了三个,只剩下孙民宽苦苦支持。那一段独立支撑的辛苦难为外人道,“连轴儿转,真是连轴儿转,你瞧,我都一个月没洗澡了。”   通过孙民宽的坚持,小店渐渐在居民区立住了脚,但生意火了,麻烦也跟着来了。孙民宽曾经发现小店门口堆满了垃圾,也因此被附近居民投诉。经过调查,这些垃圾是小店附近的经营对手“送”来的。虽然沉冤得雪,但孙民宽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世道人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