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伤记忆历史复活与公共建构
创伤记忆历史复活与公共建构
纵观影史,尽管不少艺术家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探索精神,用影像见证历史灾难,并奉献出一些堪称经典的作品(比如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然而,不论是从数量上看,从涉及题材的广度和深度上看,还是从影片在唤醒人类良知,重建公共心灵秩序的作用上看,都是远远不够的。正是在这一语境下,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将镜头锁定于七十年前的中原大地,见证那里发生的惨绝人寰的大饥荒,尝试建构一段几乎被遗忘的民族记忆,唤起公众对历史、灾难、人性的反思,因此具有特别的文化意义。
一、见证何以可能:反抗遗忘与生存突围
长期以来,如何恰当叙述极端灾难一直是个让人倍感焦虑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涉及政治禁区与道德困境,还涉及艺术是否有资格再现的问题。最著名的就是阿多诺发出的,奥斯维辛之后能否写诗这一“天问”。在他看来,当人丧失反思和确证存在的思考能力,存在本身也便无从谈起,陷入存在的困境。因此,他认为与灾难保持“审美距离”的“诗”(泛指艺术)是没有资格书写灾难的,写诗乃是“野蛮的”。
发生于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其惨烈、荒诞之程度,对个体价值漠视之程度,绝不在奥斯维辛之下。300万灾民沦为被“抛入”世间的弃儿,在天灾与人祸的双重绞杀下无声无息地飞灰湮灭。如果说纳粹暴行是在追求“同一性”原则下组织的,对犹太人的集体灭绝,那么,河南大饥荒则是在近乎“无原则”、“无政府”、“无组织”的荒诞境遇中,任由数百万人自生自灭!灾难面前,乞食苟活这一动物性本能成为人存在的全部意义。而数百万连苟活权利都没有争取到,饿死在逃荒路上的灾民,谁来赋予他们的死亡以意义?正如片中神父小安悲愤地反问传教士,既然“主”知道发生在这里的灾难,“他为什么不管?”“信他有什么用?”面对这一终极追问,我们的确倍感焦虑而语塞无言。阿多诺振聋发聩的反思之语,同样提示着300万灾民死亡的可悲和荒诞,即“他们的自我、一切使他们确定为人的东西在没有疾病、没有外来暴力的情况下崩溃瓦解了。最后一点对他们的先验延续性的信心还在他??弥留时就消失了。”①这里“先验延续性的信心”指的是生命“走向新开端的神圣感”②,但数百万具空腹的尸体早已将这一“神圣感”消解殆尽!如此看来,那些只能构造“软弱的审美生活”(阿多诺语)的纯艺术的确没有再现灾难的资格。
然而,阿多诺只抓住“诗”的审美一面,没有认识到其更有求“真”、求“善”,引领困境中的人实现生存突围的一面。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它可以“反抗遗忘”、“见证苦难”。余虹教授曾经所言,“‘苦难’也必得在‘见证’中得到‘神圣关怀’而不至于消失在绝望的冰冷中。”③在电影《一九四二》之前,河南大饥荒几乎被遗忘在历史的迷雾中,这种令人齿寒和恐惧的遗忘,不啻为对数百万亡灵的“二次伤害”,构成真正的“野蛮”。这一“健忘”本性造成集体记忆的断裂,反思能力的孱弱,直接影响健全民族精神的形成,而艺术正可以负担传承民族记忆的使命。冯小刚用影像来复活和书写这一民族灾难记忆,便体现出高度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苦难’必得在‘见证’中作为无法回避的‘真’进入生活,成为我们真实生存的基础。”④这里强调了见证灾难对幸存者和后来人存在的意义。冯小刚自己坦言:“拍这部电影,身体和心灵都经受了巨大痛苦和折磨,甚至世界观都变成灰暗和悲观。”相信这也是多数观众的共同感受。这既表明了影片在直观展现灾难场景上的成功,又暴露出影片没有有效传达对人存在的更深刻思考和超越性的智慧。因为,让文学回到记忆的深处,让创作主体不断地激活记忆,重审记忆,重构记忆,其实是让文学在更深的层面上回到人类存在的本身。⑤让劫后余生的人实现存在的突围,找到生之寄托。因此,影片应通过见证灾难,打破这种孤独和恐惧,并在与他人的联系过程中重新拾回共同抵抗灾难邪恶的希望和信心。⑥然而影片在此力有未逮。此一困境体现在影片见证叙事策略的运用上,这正是下文要论述的内容。
二、如何见证:话语张力、黑色幽默与“他者”想象
叙述历史灾难,就是要将“历史事实”转换为“叙事话语”,实现“对于历史事实的再度编码”⑦,从而给历史以某种解释的可能。这要求叙述者以对史实的高度尊重和“富有理解力的想象”(科林伍德语),发掘灾难背后的各种力量,编织一个富有张力的“话语场”。
影片建构了六条清晰的话语线索。即以老东家和瞎鹿两家人为代表的灾民逃荒血泪史;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政府对灾情的漠视;以李培基为代表的正面官吏为民请命,委曲求全;以蒋鼎文和老马为代表的军队、劣绅对灾民的巧取豪夺、趁火打劫;以白修德为代表的异族力量对灾难的见证与奔走呼号;还有日本侵略者对灾民的疯狂屠杀、威逼利诱。这便较全面、客观地勾勒出了历史的“粗线条”。优秀的艺术作品一定是个有机整体,它能够将复杂的话语线索有效整合在一起,保持话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