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深清远的诗意空间——论武汉宝通禅寺园林空间艺术.docVIP

幽深清远的诗意空间——论武汉宝通禅寺园林空间艺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幽深清远的诗意空间——论武汉宝通禅寺园林空间艺术.doc

幽深清远的诗意空间——论武汉宝通禅寺园林空间艺术 第26卷第3期 2007年6.月 华中农业大学 Journalof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 Vo1.,26No.3 June2007,407~410 幽深清远的诗意空间 一 论武汉宝通禅寺园林空间艺术 魏雷王功高翅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430070) 摘要从研究中国传统寺庙园林空间特征人手,对武汉宝通禅寺园林的整体空间布局进行了分析,并对各 层次空间在幽深清远的意境营造上进行了阐述.结合武汉宝通禅寺园林空间艺术上的开合收放以及意境营造 上的关系,指出现代城市园林空间设计中存在只注重功能完整和形式统一而缺乏满足精神需求的不合理现象, 提出希望通过研究充满诗画艺术魅力的寺庙园林空间,能为人们创造出一片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寺庙园林;空间;层次;中轴线 中图法分类号TU252;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421(2007)03—0407—04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 人心.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代表之一的寺庙园林正是 以其空间之幽深,意境之清远而独树一帜,展现着独 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寺庙园林艺术对空间的经营方式是和中国 传统的独特空间意识分不开的.简言之,就是要以 有限的园林空间表现出心中无限的宇宙空间. 寺庙园林中众多景物的高低错落,进退变化都是 沿轴线展开的,同时与自然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 系,犹如中国山水画的长卷,具有多空间,多视点 和连续性变化的特点.这种空间布局也为寺庙园 林的意境营造奠定了基础,展现出明显的场所特 征r】].正如古代着名隐士费冠卿所写的诗句境 滑石棱上,寺开山掌中,圣境层层别,高僧院院 逢. 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 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中.中国寺庙园林最早形成规模是在魏晋南北 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寺院多是由皇亲国戚所立,寺 中建筑密度大,色调华丽,其建筑及园林布局风格 继承了皇家园林的中轴对称关系r2].因此中国寺 庙园林在空间布局上呈现了明显的轴线关系,并 且在园林意境上表现出明显的幽深清远和富有诗 意气息.这与日本的禅宗庭园及欧洲宗教建筑环 境的以宗教建筑为中心而向外辐射的空间布局形 式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独特 的组成部分,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精髓, 还兼具了宗教活动场所的功能,使宗教建筑与园林 环境形成完美的结合.寺庙园林空间形式主要包括 寺庙公共活动空间,寺庙建筑围合的庭院空间,寺庙 建筑之间及建筑与自然山林之间的过渡空间,寺庙 外围的自然山林空间等等,这些空间形式主要以串 联方式组成,并形成完整的空间序列,即沿着一条轴 线渐次展开. 宝通禅寺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公元420~479 年),距今已有1580余年历史,是武汉市着名的佛 教四大丛林之一,同时也是武汉市现存历史最为久 远的古刹.宝通禅寺是逐渐城市化了的城市寺庙园 林,它的空间特性明显区别于郊野寺庙园林,有着特 殊的研究意义.作为一处在城市中已经被开发和利 用的人文景观,其宗教活动的参与者已不再仅仅是 寺内的僧侣,而是逐渐增加了广大市民的参与性. 参与者的变化引发了宗教活动的规模和形式的改 变,因此其空间布局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并且开始 逐步与传统的郊野寺庙园林空间布局形式相分离, 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空间布局形式. 收稿日期:2006—11—29 *通讯作者 魏雷,男,1980年生,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武汉430070 408华中农业大学第26卷 1充满诗意的寺庙园林空间艺术 1.1整体空间布局 宝通禅寺依山临街,闹中有静,静里藏幽.一道 山门将参禅人定的清静园与热闹繁盛的武珞大道 相隔绝,形成了动,静两个相对的空间.禅寺的空间 主要呈台地状分布,共形成5个层次,在空间组成类 型上主要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3种 (图1).而在其空间表现形式上主要是由寺院园林 活动空间,密林下和廊道式的灰空间及建筑围合的 院落式空间构成. 在图中黑色方格表示建筑空间布局,白色方格 表示园林空间布局,而灰色方格则表示林下空间及 廊道空间布局,这些方格形成的分布关系很好的反 映了寺院的整体空间布局,也清晰地反映了空间系 列的轻重,收放及大小等[3]. 这些空间形式及组成使得禅寺景观显得丰富多 彩并且变化多端.同时形成了一种空间序列,即呈 串联形式沿着一条轴线使空间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展 开(图2). 图1空间分层分析图 Fig.IHierarchicalanalysisofspace 1.2空间层次分析 禅寺的山门,又叫三门,即三解脱门,分别 为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进三解脱门也就是进入了 涅檠境界.山门后就是禅寺的清静园,横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