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罗艺术的发展.doc.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犍陀罗艺术的发展.doc

犍陀罗艺术的发展历程 摘要: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催生出混血文明的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又称“希腊化的佛教艺术”,它被认为是具有世界性的艺术。这种艺术曾在亚洲大陆盛极一时,它经历了萌发、成长、鼎盛、最终在公元五至六世纪衰微,对世界佛教艺术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关键字:犍陀罗 艺术 佛教 希腊化 发展 “犍陀罗”又称健驼逻、干陀卫等,意译为香行、香遍、香风,是古代地名,是指印度河西岸的地方,包括今天的白沙瓦谷地以及阿富汗东部一带。这是一片富饶的土地,灌溉良好的谷地,整齐的山丘,宜人的气候。犍陀罗地区原为次大陆古印度十六列国之一,由于其位于印度和中西亚的交通枢纽,在历史上曾先后被波斯人、亚历山大帝国、孔雀王朝、斯基泰人、帕提亚人、希腊——巴克特里亚王朝、贵霜帝国、嚈哒人等占领。 犍陀罗艺术是指独特的佛教艺术风格,它融合了希腊、叙利亚、波斯、和印度的艺术特征发展起来。形成于公元前一世纪左右,贵霜人占领巴克特里亚地区,从前任者手中接过了管理者管理的国家的权利,以犍陀罗作为国家的中心,并将希腊——巴克特里亚艺术与佛教文化结合形成“犍陀罗艺术”,又称“希腊的佛教艺术”或“贵霜——巴克特里亚艺术”。五世纪后犍陀罗艺术衰微。 约翰·马歇尔著的《犍陀罗佛教艺术》一书,将犍陀罗流派发展的过程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塞人时代是其发萌期,帕提亚人时代是其童年时期和青春期,贵霜时代是其青春期晚期和成熟期。 公元前六世纪至五世纪,波斯人侵入犍陀罗,犍陀罗成为阿黑门尼德王朝的一部分。在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曾占领了一个短暂的时期。之后曾被旃陀罗笈多旃陀罗笈多窣或坟冢墩在佛教徒中被作为崇拜的对象和文化的象征有着突出的重要性。 公元前二世纪,希腊——巴克特里亚王朝(中国文献称大夏)征服了犍陀罗。希腊人按照希腊城邦的模式重建了呾叉始罗的希尔卡普城,城市的格局是整齐的棋盘式。 公元前一世纪早期,中亚游牧民族斯基泰人(《汉书》、《史记》称塞种人)占领了犍陀罗,当斯基泰人战胜希腊人之后,大部分希腊人仍留下了,在异族的统治下生活。由于斯基泰人已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因此他们仍然鼓励希腊人发展希腊艺术和希腊工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度盛行的希腊艺术也一度走向颓废。斯基泰人时代的晚期艺术虽是希腊化的但和佛像历史有着明确的关系。出自希尔卡普的这一时期的两尊雕像(现存于呾叉始罗博物馆),一尊艺术创作形式属于呾叉始罗的一个支流;另一尊佛教雕刻品,即佛陀本人像。这是现在知道的最早的乔达摩像。 由于佛陀本身发对偶像崇拜,涅槃之后的500年间,他的弟子和信众们主要尊崇了他追求自我解脱的教法,以静修和冥想为主,不热衷于佛像的传播。对佛陀的纪念和缅怀也以修筑佛他和雕刻与佛陀生平有关的的象征物来实现,如菩提树、宝座、莲花等。犍陀罗艺术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犍陀罗佛像,打破了以前只用与佛陀相关度无赖表现佛陀的形式。因此发现的斯基泰人时期的这尊佛像就可以证明,斯基泰人时期就是犍陀罗艺术的发萌期。 近一世纪以后帕提亚人(安息人)的到来使袭来艺术得到了一个短期的复苏。斯基泰人和帕提亚人都信奉拜火教,赞赏希腊习俗和波斯文化。虽然这是古希腊文化的一个短暂的复苏,但对当地的佛教艺术有很大的影响。希腊——帕提亚世俗艺术中有许多题材都是饮酒场景,他们被作为装饰窣窣腊人的特点。 公元前一世纪初夜,月氏五翕侯之一的丘就却统一了其他四部落,在喀布尔河流域“自立为王,国号贵霜”。公元60年,其子阎膏珍征服了犍陀罗和北印度地区,将版图扩大到了克什米尔、印度河流域,第三代国王迦腻色迦即位后,将首都迁至布路沙布逻(今白沙瓦),把统治中心从中亚移至犍陀罗。 迦腻色迦早期是个琐罗亚斯德教(即祆教)教徒,但是他对各种宗教都采取鼓励和扶持的政策。晚年皈依佛教,并将其定为国教。迦腻色迦在都城广建斯塔,造粒佛像,还在克什米尔举行了佛教史上的第四次结集。 贵霜时代正处于印度佛教从部派佛教向大乘佛教演变的阶段。大乘佛教标榜就读一切众生,认为释迦摩尼只是如来的暂时化身之一,未来的佛陀——菩萨只是为普度众生而显现人形的救世主,是神化的超人或人格化的神。这种观念恰恰符合犍陀罗地区流行的希腊、罗马化的“拟人说”的造像传统。于是犍陀罗艺术家仿照希腊、罗马像直接雕刻出佛陀本人的形象,因此佛陀像出现了太阳神阿波罗的特点。除此之外,建筑物也出现了圆柱和圆顶。 1908年在白沙瓦近郊的迦腻色迦大塔遗址出土的青铜舍利容器上铸有佛陀像,同址出土的“迦腻色迦金币”正面有迦腻色迦肖像,手指祭坛的圣火,表明他的拜火教信仰,旁边镌刻着希腊铭文“Bodda”,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身穿希腊服饰的释迦摩尼像的钱币。贵霜的犍陀罗艺术主要见于犍陀罗大量佛教窣窣嚈哒人(白匈奴)入侵犍陀罗,彻底毁灭了这里的佛教寺院以及之后的500年间从乌铎迦汉荼城(今阿托克附近)的内扎克王朝、喀布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