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故事赏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万里故事赏析

一:宿灵鹫禅寺① 杨万里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流到前溪无半语②,在山做得许多声。作品注释①灵鹫禅寺,又名宝积善院。位于广丰县永丰镇东北36里的社后乡灵鹫山下。僧明道、智开创建于唐元和间(806—820)。宋、明清几经废兴,规模达9栋13厅,寺僧百余人。现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斋堂、寮房等。有僧驻锡。1984年被列为江西省14座重点佛教古寺之一。寺旁有光相洞,寺后有张叔夜衣冠墓。灵鹫山有天地、白马、五峰等景。②“流到”句:指前溪水深面阔,不象在山里因曲折而易致冲激作声。唐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与此诗含意相近。后人因把“在山”、“出山”比喻在野、在朝。作背景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今江西吉安)人。1154年(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他主张抗金,屡次上疏指摘朝政,忤权相韩侂胄,罢官家居 。这首诗意在讽刺当时一些士子在野时发表政见慷慨激昂,等到入朝为官,如同泉水流至前溪,竟无半语。从而鞭笞那些见风使舵,没有官德的人。作品鉴赏一:此诗是诗人于1179年(淳熙六年)西归途中所做。诗人夜宿山寺,闻水声,初疑夜雨,待早晨起来,才知夜里根本没有下雨,扰了诗人一夜清梦的原来是急湍而下的山泉。山泉下泻,冲击山石,终夜响个不停。可诗人顺流而行,见山泉流入山下溪水后,由于水路宽平,竟悄无声息了。二:此诗讽刺了那些在做官前指点江山,高谈阔论,慷慨激扬,忧国忧民,但是一但掌握了权力,有了一定地位,就和其他昏官一样尸位素餐、了无建树了。说明很多官员一但成了利益既得者,就把自己的抱负和群众利益抛于脑后了。三:其实这首诗的意思按照当时来解很简单:诗人夜半听见声音,误为下雨了,待次日才发现天空晴朗,原来是山泉发出的种种声音.而山泉在半山坡流下时叮咚作响,流至溪中却不再发出声音.暗喻自己因为当时仕途险恶,一改入仕时的慷慨激昂勇言多评的态度,变得噤若寒蝉不再仗义执言了.四: “初疑夜雨忽朝晴, 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 在山做得许多声! ” 这是一首饶有讽刺意味的/s?q=%E6%89%98%E7%89%A9%E6%84%9F%E6%80%80ie=utf-8src=wenda_link托物感怀之作。作者夜宿禅寺,也许本意在图清静;殊未料被潺潺的水声扰得终夜难眠。他以为是天下雨,第二天一早看到天空晴朗,才悟出这终夜不息的水声原来是山泉/s?q=%E5%A5%94%E6%B3%A8ie=utf-8src=wenda_link奔注流淌所致。这次偶然的经历触发起诗人的联想:山泉“在山”时的做声和汇入“前溪”后的“无语”,不是跟某种社会现象很相似吗?地位变,心思就变了。就如某些人失意时满怀/s?q=%E5%8C%A1%E6%97%B6%E6%B5%8E%E4%B8%96ie=utf-8src=wenda_link匡时济世之态,宏论滔滔;一旦得志做官,便全然忘却昔时的抱负,心安理得地做起“太平”官来 。失意时牢骚满腹,好不安分;成为“既得利益者”后,就会沉默不言、因循保守。同步练习1. 这首诗写泉水是写夜间都突出了泉的流动。表现手法有何特点?2. 杨诗中第二句的“鸣”字与后文的“ ”、“ ”相呼应这个字用得生动传神他写出了泉水的声音效果,为他的寓意作了暗示。参考答案:1. 从听觉的角度突出了两种境况中泉声变化,以物喻人。 2. 无半语许多声 二: 桑茶坑道中原文: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译文:雨后的晴天,风和日丽,雨水蒸发得无影无踪。小溪的河槽涨满了流水,岸边 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简析: 这首描写的是初春景物,刚下过一阵雨,暖日和风,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绿花红,柳荫浓密.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围和生机无限的意境.   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春的律“动”;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的“静”,加上第四句“一牛吃过柳阴西”的时动时静,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同步练习1.解释下面的词语 花堤:____________________ 眠正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诗人在江南旅途中记下的一幅_______风光小景,读后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和谐。 3.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大意。答案:1.花堤——鲜花盛开的堤岸。 眼花正着——睡得正熟、正香。 2.这是诗人在/s?q=%E6%B1%9F%E5%8D%97ie=utf-8src=wenda_link江南旅途中记下的一幅田野风光小景 还会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