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近五十年度城市规划理论进展.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载】从雅各布斯到紧凑城市:近五十年城市规划理论进展2014-05-08艾侠城市设计摘要:文本选择了近五十年来有关西方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12本经典译著进行回顾。从1961年出版的《城市发展史》和《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七十年代的《城市设计》、八十年代的《拼贴城市》、九十年代关于历史街区的理论,到近年研究亚太城市和高密度紧凑城市的相关理论,本文的研究试图从中探寻人类理解城市、发展城市、设计城市的思想变迁脉络,以期对当下各类城市实践提供参鉴。关键词:规划理论、城市设计、历史街区、紧凑城市城市是一个如此迷人的话题,之所以把时间倒退到五十年前而不是更久远的年代,是因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在1961年,两部对规划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巨著正式出版:《城市发展史》和《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它们从各自的角度颠覆了二战之前的经典现代主义建筑与城市规划的理论。提出了更人文、更富有包容性的规划主张,而且颇有意味的是:这两位作者其实都不是城市规划师。《城市发展史》(The City in History,1961)是学术界第一次通过多维视角,系统地阐述城市起源和发展的专著。作者芒福德(Lewis Mumford)是一位杰出的技术哲学家,他将城市的宗教、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活动与城市规模、结构、形式和设施等的演变结合起来,并揭示了这两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土地空间、经济空间、文化空间,而且是一个更高文明层级的社会空间。对于这样的研究对象,仅仅从城市规划角度去研究它,那是远远不够的。芒福德强调城市研究者的首要任务应是了解城市更远古的结构和更原始的功能,因而把类似于后来城市功能之一的“贮存生命的容器”上溯到人类还未出现的史前时代。他没有将各种典型的重大事件和原因影响之类的直接点出,而是以自己的思想方式和表达方式来述说文明与城市起源发展的关系,同时又不显得生硬,可见功力深厚,以及内心坚定的信念。虽然本书名曰“城市发展史”,但其论述对象多是西方城市,上古有北非和西亚,中世纪在欧洲,近现代又侧重美洲,东方城市特别是中国很少提到,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可能出于芒福德从来都是坚持亲身经历与观察的研究方法,他因没有到过中国,无法描述东方城市文明。然而有趣的是:芒福德在书中引用的最后一幅插图竟是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并附注说“只有极少数几个城市具有这张中国画所显示的城市品质;多样的景观、多样的职业、多样的文化活动……当人物、景观、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融合为一体的景象出现时,岂不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如果说《城市发展史》是一本带有学院痕迹、意义悠远的经典论著,那么相比之下,同年出版的另一本专著《美国大城市生与死》(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1961)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地引发轰动,它的影响从美国蔓延到世界各地,至今仍是全世界销量最高的城市规划类图书。它被规划与建筑学界反复推崇,甚至很多规划师都承认自己是受到作者雅各布斯的触动才步入规划行业的。其实《美国大城市生与死》是一本开本很小、也不太厚的“小册子”,全书不到20万字,几乎一个晚上就能读完。此书刚出版时,美国主流规划界的认定它“除了给规划带来麻烦,其余什么也没有”——因为它对二战之后流行的现代主义规划范式进行了严厉的质疑,并几乎批判了包括芒福德和霍华德在内的所有“规划精英”们,显然,这是新闻媒体出身的雅各布斯所具备的独特的勇气和魅力。作为戏剧性的回应,1962年,芒福德在《纽约人》上以“雅各布大妈治疗城市癌症的家庭药方”为题,发表了一篇颇为恼火的评论进行回击。《美国大城市生与死》的核心价值在于论述城市多样化的条件:雅各布斯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以流畅而充满激情的文字,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重发挥功能的方式。是什么使得街道变得安全或不安全?街区在更大的城市机体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有些街区仍然贫困,有些街区却获得新生?她犀利地指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将田园城市运动与勒?柯布西耶倡导的国际主义学说杂糅在一起,在推崇区划(Zoning)的同时,贬低了高密度、小尺度街坊和开放空间的混合使用,从而破坏了城市的多样性。本书提出的独到见解是:人口应该高密集聚集,因为密度意味着安全;城市不应该分区,这样人们可以在工作的地点附近居住;人行道一定要足够宽敞,让孩子自由玩耍在其中;街道必须短小,让行人每每产生转弯的新鲜感。这一系列主张,无不痛击当年几近教条的美国城市化(事实上中国今日又何尝不是如此)。在论述中,雅各布斯喜欢巧妙地将人与人的活动及活动场所交织起来,她观察到,传统街坊有一种“自我防卫”的机制,邻居(包括孩子)之间可以通过相互的经常照面来区分熟人和陌生人从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