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第四章 牙周病的病因学.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第四章 牙周病的病因学

确定病原菌的Koch法则(1870s): 在同样的疾病中能发现同一种病原菌 能从该疾病中分离出病原菌纯培养 纯培养菌接种于易感动物能引起相似的疾病 能从实验动物中重新获得病原菌纯培养 如当时涉及的炭疽、结核、霍乱等病 变链基本符合此法则被视为龋病的病原菌。 识别牙周可疑致病菌的Socransky标准(1992): 在疾病部位证实细菌数目增多 通过治疗去除或减少病损部的细菌,疾病中止 宿主具有相应的细胞或体液免疫反应 在实验动物模型中能引起疾病 具有毒性因子能引起牙周组织的破坏。 六.主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 10种与牙周病关系较为密切的微生物 (1996 World Workshop on Clinical Periodontics〕 证据充分的致病菌 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 牙龈卟啉单胞菌(Pophyromonas gingivalis,Pg〕 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 福赛类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Bf〕 中等证据的致病菌 直肠弯曲菌 微小消化链球菌 结节真杆菌 中间链球菌-复合体 核梭杆菌 牙密螺旋体 中间普氏菌/变黑普氏菌(P.nigrescens,Pn) 伴放线放线杆菌(A actinomycetemcomitans,Aa)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和临床意义: 血清学分型a, b, c, d, e 5个血清型(serotype),b型为侵袭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中最常见的血清型,毒力最强,d型和e型较少见,但在我国人群中分离出的以c型为主,b型较少。 致病作用: 分泌白细胞毒素(leukotoxin) 降低宿主抵抗力: 释放内毒素及破骨细胞激活因子 骨吸收 产生成纤维细胞抑制因子 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 Aa与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关系密切。 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 以前称为牙龈拟杆菌(Bacteroides gingivalis, Bg) 致病性和临床意义: 产生附着和凝集因子 Pg能附着于颊粘膜、牙周袋上 皮及菌斑中其他细菌的表面 抑制白细胞趋化因子在宿主细胞的表达 阻断防御反 应,抵抗宿主先天性免疫系统 释放外膜膜泡或脱落胞壁片断 吸引和结合宿主的先 天性免疫成分,保护菌斑内其它细菌免受攻击 分泌胞外蛋白酶(如牙龈素(gingipains)、胶原酶、 肽酶),内毒素、酸性和碱性磷酸酶、吲哚、有机酸等 代谢产物 牙周组织破坏 Pg是牙周病、尤其是慢性牙周炎病变区或活动部位最主要的优势菌 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ia, Tf) 以前称福赛拟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Bf) 致病性和临床意义: 它能产生大量的毒性产物和酶,如吲哚,α-岩藻糖苷酶、N-乙酰-β葡萄糖甙酶和胰蛋白酶样酶等,导致组织损伤。 Tf常在重度牙周炎的附着丧失处的龈下菌斑中检出,常与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或具核梭杆菌同时检出,吸烟者的检出率明显升高。 六.主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 各型牙周病相关的可疑致病菌 牙周病类型 可疑致病菌种类 牙龈炎 粘性放线菌(Actinomyces viscosus,Av) 内氏放线菌(Actinomyces anaeslundii,An) 微小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micros) 黄褐二氧化碳噬纤维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