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早期识别及应对策略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重病人早期识别及应对策略课件

病情判断----病情分级 病例一 患者女性,65岁,有糖尿病、胆石症和反复发作的胰腺炎病史,实施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第三天出现气急,作为会诊医生,你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需要获得哪些重要的病史? ——体格检查的哪些方面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还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病例二 患者男性,75岁,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病史多年,因反复发作憋喘住院治疗,住院某天夜间憋喘加重,端坐呼吸,心率110次/分,血压140/95mmHg,SPO2 80%左右,听诊双肺闻及干湿性啰音。 ——下一步作何处理? 《雾里看花》 那 英 主要内容 早期识别重症病人重要性 如何早期识别危重病人 危重病人应对策略 重症反应小组 早期识别的重要性 院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高 2004年加拿大的一项研究表明,院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降低院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和减少住院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指标恶化常被忽视 普通住院患者病情急剧变化并非毫无征兆,多数情况下在病情变化数小时前即已存在生理指标恶化。 早期识别的重要性 早期监测危重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休克、严重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等均为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早期发现、积极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早期识别预警可改善患者预后 2000年澳大利亚住院患者猝死率为2.4/1000,早期干预、识别后住院患者猝死率以每年24%的速度下降,2005年年猝死率降至0.66/1000。 院内呼吸心跳骤停 生理恶化先于呼吸心跳骤停数小时 多数患者在猝死前有疲劳、胸痛或情绪改变等。有研究显示,2/3的患者在心脏停搏前6小时会出现心率异常、呼吸频速及呼吸节律改变等警告信号,但这些信号却往往被忽视,仅1/4会被护士察觉、重视并汇报给医生。 院内呼吸心跳骤停 早期干预能减少心肺复苏、减少入住ICU以及其它相关事件的发生 一项研究发现,猝死患者从心脏骤停发生到接受除颤心肺复苏的时间越短,存活机会越大,3分钟内得到心肺复苏约74%的患者存活,3分钟后患者存活率下降至49%。 识别高危患者 患者极少会出现突然恶化,即使临床医生认为这种恶化是突然的。 突然发生与突然发现 存在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会更早的出现症状和体征。 免疫抑制或衰弱的患者可能无法表现出强烈、明显的临床炎症反应。 心律失常反应了病情的突然改变。 需要评估他们的健康背景,当时的疾病进程和生理状态。 危重病患者的初期评估 阶段1 初级调查 初时的接触-最初的数分钟内 主要的生理问题是什么? 评估严重性 是临床医生应该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 需要生命体征的监测数据和其它特定的生理变量 心率:重视基础心率和影响因素 血压:高估低血压,低估高血压 呼吸频率:危重病人的单个最重要的征象 氧合:正常值真的正常吗? 体温:正常体温的潜在风险与低体温的严重性 尿量 :评估容量状态 意识状态:烦躁、紧张不安,往往提示休克早期 正常范围内生命体征的变化也可能是恶化的早期征兆 生理异常可以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如发热、低心排)引起的心动过速会因为疼痛和焦虑加剧,也可能会因为患者存在的传导异常或因服用β受体阻滞剂而被抑制。 量化疾病发展的严重程度 :动态地监测 病例一 患者女性,65岁,有糖尿病、胆石症和反复发作的胰腺炎病史,实施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第三天出现气急。 追问病史:尿量偏少 查体:心率130次/分,血压150/95mmHg,SPO2 92%,听诊双肺闻及少量湿性啰音。 乳酸:7.3mmol/L 病例二 患者男性,75岁,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病史多年,因反复发作憋喘住院治疗,住院某天夜间憋喘加重,端坐呼吸,心率110次/分,血压140/95mmHg,SPO2 80%左右,听诊双肺闻及干湿性啰音。 应用无创通气后啰音消失,但SPO2降至75%左右,此时心率130次/分,血压110/70mmHg 容量负荷试验:15-30分钟内进250ml胶体或500ml晶体液,观察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来判断病人是否存在容量问题。 应对策略之“先救人再治病”原则 ——对有生命危险的急症者,必须先“开枪”、再“瞄准”,即: 判断、但暂不诊断 对症、但暂不对因 救命、但暂不治病 所谓先“救人”、然后再“治病”,而不遵循“治病→救人”的常规! 应对策略之“先救人再治病”原则 应对策略之降阶梯思维 目前医院共同存在的问题 医护人员增长与医院规模扩张速度不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