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金山)资料课件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徐伟民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 公共卫生中心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us Atipical Pneumonia(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炎,WHO /CDC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非典型肺炎(Atipical Pneumonia) 1938年Hobart Reiman描述并命名 轻度呼吸道不适起病,干咳少痰、呼吸困难,肺部无明显体征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菌等引起,对大环内酯类及四环素类敏感 典型肺炎: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氏菌、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临床上以发热、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和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可有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炎性浸润影、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是其重要特征。 重症病例表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并可迅速发展成为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ARDS).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全球累计发病例数为8422例,依据报告病例计算的平均病死率达到了9.3%(2003/8/7)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类似典型/非典型肺炎,又有传染性特强的特点和规律 对本病的研究,我国医学工作者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牺牲 病原学 形态结构 SARS-CoV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有包膜病毒,直径多为60~120nm,包膜上有放射状排雷的花瓣样或纤毛状突起,长约20nm或更长,基底窄,形似王冠,与经典冠状病毒相似。 病原学 经典冠状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该病毒包括三个群,第一、二群主要为哺乳动物冠状病毒,第三群主要包括禽类冠状病毒。 SARS-CoV的基因与已知三个群经典冠状病毒均不相同,第一群病毒血清可与SARS-CoV反应,而SARS患者血清却不能与抑制的冠状病毒反应。 生物学特性 与以往发现的冠状病毒不同,利用Vero-E6或Vero(绿猴肾细胞)细胞很容易对SARS-CoV进行分离培养 病毒在37℃条件下生长良好,细胞感染24小时即可出现病变,可用空斑进行病毒测定,早期分离株的培养滴度一般可达1×106pfu/ml左右 生物学特性 室温24℃下病毒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天,在腹泻患者的痰液和粪便里能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约15天,在塑料、玻璃、马赛克、金属、布料、复印纸等多种物体表面均可存活2~3天。 病毒对温度敏感,随温度升高抵抗力下降,37℃可存活4天,56℃加热90分钟、75℃加热30分钟能够灭活病毒。紫外线照射60分钟可杀死病毒。 病毒对有机溶剂敏感,乙醚4℃条件下作用24小时可完全灭活病毒,75%乙醇作用5分钟可使病毒失去活力,含氯的消毒剂作用5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分子生物学特点 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由大约30000个核苷酸组成,与经典冠状病毒仅有约60%同源性,但基因组的组织形式与其它冠状病毒相似。 免疫学特征 SARS-CoV感染时,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并逐渐控制感染、清除病毒。SARS-CoV可以直接侵犯免疫系统,导致患者淋巴细胞、白细胞减少和外周淋巴组织的病理损伤。 多数SARS患者外周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而CD3+、CD4+、CD8+T淋巴细胞较正常人明显降低,病情越重,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越明显,SARS患者恢复后,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免疫学特征 SARS-CoV核酸一般在临床症状出现后5天可以从患者鼻咽抽取物中检出,第10天左右达到高峰,然后开始降低;21天时,47%的患者鼻咽抽取物为阳性,67%粪便标本为阳性,21%尿液标本为阳性。 流行病学 传染源 SARS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极少数患者在刚出现症状时,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性随病程而逐渐增强,在发病的第2周最具传播力。症状明显的患者传染性较强,特别是持续高热、频繁咳嗽、出现ARDS时的传染性较强。退热后传染性迅速下降,尚未发现潜伏期患者以及治愈出院者有传染他人的证据。 传染源 并非所有患者都有同等传播效力,有的患者可造成多人甚至几十人感染(即超级传播现象),但有的患者却未传播一人。 第2代和第3代病人其传染性有逐步降低的倾向。 有一些超级传播者由于症状不典型难以识别,当二代病例发生后才被回顾诊断。 传染源 SARS-CoV感染以显性感染为主,存在症状不典型的轻型患者,并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