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泛娱乐化”批判的多维背景
内容提要 晚近以来,“泛娱乐化”成为一个新的审美文化问题。在数量众多的研究论文中,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的批判角度和方法的单一性特点。文章以社会——文化批判学的方式,对“泛娱乐化”问题背后的经济、哲学、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四重背景进行分层剖析,以期能以理性的文化批判的立场取代之前的政治、道德批判的立场。
关键词 泛娱乐化 文化批判 多维背景 “泛娱乐化”成为当前探讨的一个新的审美文化问题。这个问题也可以看作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艺术商品化”问题讨论的延续,即艺术在进入市场后,不可避免的一个结果就是娱乐化。
如果把“娱乐化”现象置放在历史更广阔的时空来看,这并不完全属于一个新出现的审美文化问题。在中国文化史上,雅和俗的审美趣味之辨是历久弥新而又无处不在的命题,就文艺的功能而言,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高雅艺术重在教化和审美,而通俗艺术则以娱乐性见长,因而,“娱乐化”其实就是通俗艺术的趣味在与高雅艺术的趣味较量中占据了优势。但晚近以来,“娱乐化”问题的探讨已经逸出了原来的文学艺术的领域,向政治、宗教、教育、学术等其它领域蔓延,“娱乐是景观的主宰模式,它的代码渗透到新闻、信息、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塑造政治、伦理和日常生活的一个强大的、充满诱惑力的手段。”[1]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被认为是分析“娱乐化”问题的经典论著,这本书在中国的出版时间是2004年,以2005年为转折点,我国以“娱乐化”“泛娱乐化”为主题的论文数量以每年百余篇的幅度持续上升。[2]尼尔·波兹曼的论点也被研究者大量广泛的引用。在数量众多的论文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对“泛娱乐化”问题研究的背景过于单一。研究者多站在政治批判或道德批判的立场上,不自觉地把“泛娱乐化”问题研究缩小为“传媒娱乐化”问题研究。研究对象多集中于传媒领域,多侧重从新闻传播业务的角度去分析“泛娱乐化”问题,研究的方法和角度雷同,论文的措辞充满了情绪化色彩,论文的观点也大体相似,多对“娱乐化”持否定的观点。这种观点与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传媒的批判理论一脉相承,不自觉地流露出精英主义的倾向。但此类观点容易使批判性的理性分析滑向道德性的优劣判断。
我们主张对当前的“泛娱乐化”问题的研究采取文化批判的立场和态度,它不是对当代审美文化问题去下简单的是与非的价值判断,而是要对当代审美文化中存在的“泛娱乐化”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经济、哲学、社会文化、心理等背景进行逐层分析,不是仅从自身的经验和立场出发对当代文化中的“泛娱乐化”现象进行道德审判和政治斗争,而是依据文化生长发展的特性来对“泛娱乐化”问题做出价值判断,进而探讨建立新型文化形态的可能性。在这里才能显示文化批判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商品化——泛娱乐化的经济背景
在传统的文化生产——传播模式中,作为话语生产者的知识分子占据着中心的位置,他们是文化的生产者,也是丰富的文化资本的拥有者。在传统知识经济中以生产决定消费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在审美文化中的中心位置。知识分子(生产者)的趣味决定了文化产品的趣味和接受者的趣味。这个群体的审美趣味可谓是“崇高”“雅致”“深刻”等充满人文精神的特征。而在传统社会中,作为文化产品的接受者,平民大众的趣味常常隐而不见。他们被动地接受着知识分子按照自己的审美趣味生产传播的文化产品。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艺术及原本生活在象牙塔中的许多事物(如传媒、教育、宗教产品等)走向市场,变成可供买卖的商品。在市场中,生产者迎合消费者的需要生产商品,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商品,消费者成为市场中的主体。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大众文化的消费者在整个社会中占据了数量和规模上的绝对主导地位,平民大众的通俗娱乐趣味决定了文化市场消费品趣味的走向。这也就是布尔迪厄分析的“有限的文化生产场(以崇高、深刻、神圣为核心的趣味标准)”和“批量化的文化生产场(以通俗、娱乐为核心的趣味标准)”之间为争夺文化资本展开的激烈争夺。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原则的集中体现,也是大众文化中的娱乐趣味向不同领域迅速扩张的结果,是“批量化的文化生产场”战胜“有限的文化生产场”的过程。这重经济的背景很多研究者已经关注到了。虽然在布尔迪厄的眼里,“文化资本”是一个在隐喻上运用的概念,最终指向的还是作为市场支配杠杆的经济资本,但把“泛娱乐化”问题的出现仅仅归结于文化的生产者追逐商业利润的结果,未免单一了些。
二、后现代主义——泛娱乐化的哲学背景
后现代主义哲学所讲的“后现代”(postmodern),并不是指与古代、近代、现代等“时代化”意义上的一个历史时期,而是指一种思维方式。大胆的标新立异、彻底的反传统、反权威精神,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灵魂。
哈桑反复强调破坏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核心特征。他将后现代主义界定为“摧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八种围巾新系法.doc
- 第一课文学剧本概念及功能.doc
- 第三部分上下文无关文法20.ppt
- 94转化跟化归思想.doc
- 坚持公益性,拓展受众面,切实履行民办学校社会责任2015518.doc
- PowerRec数字录音系统4安装.doc
- 归园田居课件(上课用)(1).ppt
- 杜晓强曾祥生——合同解除权制度正当性探析.doc
- 300种围巾系法,有图解。.doc
- 估一估,量一量(2).ppt
- 2025年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题库必考题.docx
- 2025年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模拟题库及答案1套.docx
- 2025年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模拟题库必考题.docx
- 2025年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题库最新.docx
- 2025年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模拟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计算机)测试模拟题库必考题.docx
- 2025年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docx
- 2025年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航空航天与国防科技航空器航空电子对抗装备经济性技术标准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金融科技企业创新生态构建中的金融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500题带答案.docx VIP
- 虚拟语气专项练习(附答案).docx VIP
- 深入了解胰岛素PPT课件.pptx
- GB_T 4728.2-2018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2部分_ 符号要素、限定符号和其他常用符号.pdf
-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轻质隔墙施工方案ALC板、NALC板.docx
-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第2课《我们有精神》第2课时说课人教版.ppt
- 2020 生态环境保护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定.doc
- 《高血压危象护理》课件.pptx VIP
- 《GBT 13894-2023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 液位测量 手工法》最新解读.pptx
-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光伏逆变器控制参数辨识.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