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距与单穴株数对夏谷产量及相关性状影响.docVIP

穴距与单穴株数对夏谷产量及相关性状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穴距与单穴株数对夏谷产量及相关性状影响

穴距与单穴株数对夏谷产量及相关性状影响   摘 要:以济谷14为试验材料,2011年在济南和德州试点分别研究了穴距与单穴株数对夏谷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济南试点留苗密度60万株/hm2,行距0.5 m,设置穴距10 、13 、16 、19 cm,相应单穴留苗3株、4株、5株、6株;德州试点留苗密度75万株/hm2,行距0.4 m,设置穴距10、13、16.5 cm,相应单穴留苗3株、4株、5株。两试验点均以条播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留苗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几种穴播方式和条播相比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他相关农艺性状差异较小。因此,可以设计适宜的穴播机械,实现谷子机械化精量穴播。   关键词:谷子;穴距;单穴株数;产量   传统谷子生产从播种到收获用工较多,苗期遇连阴雨易造成苗荒,严重制约谷子产业的发展。“十二五”谷子产业技术体系发展规划中,把实现谷子机械化生产作为节本增效促进谷子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建立起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降低谷子用工量,节约劳动成本,是谷子产业发展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之一。   实现全程机械化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谷子生产技术体系。第一环节就是播种,目前可以通过调整播种量实现谷子均匀播种。谷子籽粒较小,单籽顶土力较弱,如将均匀条播变为多点匀距、局部集中播种,有利于发挥出苗时的顶土优势,从而达到少间苗或不间苗、节种、省工、高产目的。在西北干旱地区,采用覆膜穴播或穴播栽培可以实现谷子增产[1,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所曾试验机械簇播原苗栽培法,结果几种机械簇播方式都有省工增产效果[3]。我们前期研究表明华北夏谷区在留苗67.5万株/hm2、行距50 cm、单穴留苗5株时,穴播和条播谷子籽粒产量相当,差异不显著[4]。为了探讨华北夏谷区谷子适宜的穴播模式,为研制新型谷子穴播机械提供理论依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穴距与单穴株数对谷子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为实现穴播模式下的增产增效和设计精量穴播机械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以济谷14为试验材料,播种方式分为穴播和条播,试验分别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试验农场(济南试点)和德州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德州试点)进行。   1.1 济南试点   穴播依据穴距和留苗株数分为A、B、C、D四种,以条播E作为对照。小区行长4 m,行距50 cm,每小区6行,小区面积12 m2。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留苗密度60万株/hm2,具体如下:   A:穴距10 cm,3株/穴,每行40穴;B:穴距13 cm,4株/穴,每行30穴;C:穴距16 cm,5株/穴,每行25穴;D:穴距19 cm,6株/穴,每行21穴;E:条播,均匀留苗。   2011年6月20日播种,7月4日间苗,7月13日按试验要求定苗,其他管理同大田,9月24日收获。成熟收获后测定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单穗粒重,计算籽粒产量、谷草产量、出谷率、收获指数等指标。   1.2 德州试点   穴播依据穴距和留苗株数分为A、B、C三种,以条播E作为对照。小区行长5 m,行距40 cm,每小区6行,小区面积12 m2。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留苗密度约75万株/hm2,具体如下:   A:穴距10 cm,3株/穴,每行50穴;B:穴距13 cm,4株/穴,每行38穴;C:穴距16.5 cm,5株/穴,每行30穴;E:条播,均匀留苗。   2011年5月14日播种,6月2日间苗,6月8日按试验要求定苗,其他管理同大田,8月30日收获。成熟收获后测定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单穗粒重,计算籽粒产量、谷草产量、出谷率、收获指数等指标。2 结果与分析   2.1 济南试点各穴播处理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穴播方式对济谷14的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单穗粒重均有一定影响,几个性状均以C播种方式(穴距16 cm,单穴5株)最高,以条播E(对照)最低。籽粒产量也以C播种方式最高,条播E最低。除A播种方式(穴距10 cm,单穴留苗3株)比对照籽粒减产0.9%外,B、C、D穴播方式分别比条播E籽粒产量提高2.58%、4.49%、3.16%。不同的穴播方式之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谷草产量也是处理C最高,比对照高5.18%;以穴距10 cm、每穴留苗3株的最低,比对照降低4.79%。收获指数则以穴距10 cm、单穴3株的播种方式最高,以穴距16 cm、单穴株数5株的最低,二者相差1.4个百分点。几种穴播方式对济谷14的出谷率影响较小。   2.2 德州试点不同穴播方式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济谷14株高、茎粗、穗长、穗粗、单穗粒重之间有一定差异,株高最高的为C穴播方式(穴距16.5 cm、单穴5株),最低的为B(穴距1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