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法治的实施和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对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需求愈演愈烈。因为在当今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事件频频发生,公民也不再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态度,而是通过诉讼去积极的维护公共利益。因为公民逐渐意识到损害公益的行为虽然不会给自己带来直接的损害,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间接的给自己和其他多数人造成巨大的损害。   在现实中,由于不法行为所导致的侵害公共利益的事件,总体上呈愈演愈烈之势,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以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为研讨方向,以现实案例为引子,透过国内外现行的理论以及现行理论和社会发展的脱节而引发的各类问题,就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进行探讨研究。通过研究国外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我们可以很好的认识到在立法思想方面、司法实践方面怎样才能???好的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域外构建此项制度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国内现行诉讼制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的看到诉讼的目的、价值,从而为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打下坚实的法理基础。   然而,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尚未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本文从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特征、社会思想基础、实践基础、法理基础和价值等方面入手研究,对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作了可行性分析,并对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几点设想。   关键词:公共利益;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   一、现实理论与社会发展脱节所引起的困惑——以案例为引子   案例1:2000年,浙江省桐乡市沈某获悉桐乡市云龙建材厂有偷逃税款的行为,于是他便向当地的国税部门举报了云龙建材厂,但是,过了三四个月仍未见到税务机关对云龙建材厂偷税行为进行查处。沈某于是起诉桐乡市国税部门行政不作为。但最终桐乡市人民法院以“桐乡市国税部门是否进行稽查行为未对原告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为由驳回了沈某的起诉。   案例2:2001年,南京市于紫金山上建造观景台,对此,东南大学教师施建辉、顾大松先生认为此观景台“破坏了其相互搜自然景观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于是将南京市规划局告上法庭,但最终法院认为施建辉、顾大松不具有公益诉讼主体资格而未予受理。   从以上案例我们有喜有忧,令人欣喜之处是,人们在发现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或不作为侵害公共利益时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是采取了诉讼的实际行动进行维权,这表明我过公民的维权意识极大的提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治的进步以及法治社会所起到的良好的作用。令人堪忧的是,这几个案例都是以原告不具有法定的公益诉讼主体资格为由而败诉。其实,很显然以上案例说明在公益诉讼实践中都遭到了法律的空白,然而他们却又在这空白之中进行着法律实践。诚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也就是说原告起诉职能以和自己的权利或法律上的利益有直接的关系为由进行起诉。但是如果是行政部门的违法行为或者不作为的行为侵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因为所侵害的公共利益和私人没有什么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私人就被无情的排除在外了。法院这种一味的以不具有公共利益诉讼主体资格为由而驳回原告起诉实质上是忽略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存在,这种做法势必打击了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积极性,也使得公民对于权力的救济之门越来越窄。   二、行政公益诉讼概述   (一)概念   目前关于行政公益诉讼只限于理论上的探讨,我国的《行政诉讼法》里暂无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目前,我国学者对此的概念认识也不尽相同,大体上都是围绕行政公益诉讼的诉讼主体、行政公益诉讼客体和诉讼目的而进行界定的。不同之处大都是集中在行政公益诉讼主体上,主要的争议就是诉讼的原告是否具有资格。   有的学者认为,行政公益诉讼是指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行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容许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为维护公共利益二项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1]有的学者认为,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公民为维护公益,就与自己权利以及法律上利益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事项,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作为或不作为所提起的诉讼”[2]有的学者认为,“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或不行为对公共利益造成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容许无直接利害关系人为维护公共利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追究行政主体法律责任的诉讼活动”。[3]行政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要不断放宽是社会现实的需要,更是达到诉讼目的的需要。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就可以发现现在远隔资格的限制成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对主体资格进行突破。   (二)行政公益诉讼的特征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对传统理论、传统的诉讼法律体系理念的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