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针灸学
十四经腧穴主治异同表手三阴经 手三阳经 足三阳经 足三阴经 任督二脉 常用骨度分寸表1 常用骨度分寸表2 11、承山(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外踝高点上8寸) [主治]痔疾、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操作]直刺1~2寸。 12、内关(手厥阴心包经)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癫痫、热病、上肢痹痛、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 [操作]直刺0.5~1寸。 13、外关(手少阳三焦经)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瘰疠、胁肋痛、上肢痹痛。 [操作]直刺0.5~1寸。 14、环跳(足少阳胆经) [定位]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主治]下肢痿痹、腰痛。 [操作]直刺2~3寸。 15、风池(足少阳胆经)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平风府穴。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耳鸣、颈项强痛、感冒、中风等。 [操作]针尖微向下,向鼻头方向刺0.8~1.2寸。 16、阳陵泉(足少阳胆经) 筋会阳陵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一指)凹陷中。 [主治]胁痛、口苦、呕吐、下肢痿痹、黄疸、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1~1.5寸。 郄穴:郄,空隙也。即各经经气深集的部位。 下合穴: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八脉交会穴: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交会的八个腧穴。 交会穴:指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或会合处的腧穴。 腧穴的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法:将人体不同部位的骨骼尺寸用作定取腧穴的方法,称作骨度分寸法。 2、自然标志取穴法:根据人体自然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称自然标志取穴法。可分为 固定标志 活动标志 固定标志:不受人体活动影响、固定不移的标志。 活动标志:需采取相应动作才出现的标志。 3、手指同身寸法:以患者手指为标准来取穴的方法。 分为中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横指同身寸法(一夫法)。 4、简便取穴法:指临床上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横寸 6寸 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 直寸 21寸 大椎以下至尾骶 背腰部 横寸 8寸 两乳头之间 5寸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 8寸 歧骨至脐中 直寸 9寸 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 胸腹部 横寸 9寸 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 直寸 12寸 前发际至后发际 头部 度量法 常用骨度 部位起止点 分部 度量法 常用骨度 部位起止点 分部 3寸 外踝高点至足底 16寸 膝中至外踝高点 14寸 臀横纹至膝中 直寸 19寸 髀枢至膝中 13寸 内辅骨下廉至内髁高点 直寸 18寸 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 下肢部 直寸 9寸 季胁以下至髀枢 侧腹部 直寸 12寸 腋以下至季胁 侧胸部 12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 直寸 9寸 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 上肢部 刺灸法分为刺法和灸法 毫针刺法:即针刺法,是利用金属制成的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腧穴,通过刺激腧穴,作用于经络、脏腑,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等作用,实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刺前的准备 1、针具的选择 2、体位的选择:仰卧位、侧卧位、伏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 3、消毒:包括针具消毒、穴位消毒、医者手指的消毒。 毫针刺法 进针法 刺手 持针操作的手称为刺手。 押手 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