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理古城保护与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大理古城保护与发展

浅谈大理古城保护与发展   【摘要】大理古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历史意义。但现如今由于旅游的开发,大理古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研究大理古城的保护和发展策略是全社会的使命,对于加强大理古城的保护具有促进性的作用。同时,为古城遗址的保护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遗产保护;管理与发展;历史文化名城   中图分类号:I026 文献标识码: A   大理古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人类文化遗产最密集和杰出的一个区域。大理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具有民族性、独特性、地域性、多样性等特征,在文化、艺术、科学、民族精神、和谐社会等领域均在世界享有盛名。现如今,在全球现代化、国际化的冲击下,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剧增,加快了大理的现代化的进程,大理同其他所有的人类遗产一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威胁,使大理经历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之间的矛盾。大理政府秉承尊重历史,注重文化保护的原则对大理古城的保护做了很多的努力及探索,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探索与研究大理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是整个社会的使命,对加强大理古城的保护有促进的作用,为古城遗址的保护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一、大理古城的城市发展历史   大理古城靠苍山临洱海,大理古城简称榆城,汉武帝在此设叶榆县。唐代南诏在此建城,并迁都于此。宋代大理国也以此为都城。500余年间,一直是云南及滇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朝灭大理国,城毁于兵燹。明洪武十五年重建,历代又多次重修。建筑布局为棋盘式,南北城门对称,东西城门相错,南北三条街,东西六条街,把古城分割成若干街坊,基本保持着明代城池的特色。   城内依然保持着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城内依然保存着大量的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如蒋公祠,杜文秀帅府遗迹,天主教堂等古迹。苍山环绕、洱海前襟的地理位置和“家家院里繁花开,户户门前清泉淌”,以及“天气长如二月天,花枝不断四时新”的自然环境,使大理古城成为闻名远近的风景名胜地。   二、大理古城历史遗迹分析   大理是南诏大理国的都城,又是“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交汇地。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古城内历史遗迹景点有蒋公祠、总统兵马大元帅府、基督教礼拜堂、西云书院等。而从宗教地理位置上看,大理处于汉传佛教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的交汇处,再加上近代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入以及本土民族文化的融合,形成了一种高度发达和高度开发的精神文化。大理宗教文化的开拓性、吸纳性和包容性的特点体现在其建筑风格上,如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而中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民族建筑风格的民居建筑。大理地区的白族人民结合民族生活习惯,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和地方建材,经过长期的居住建筑发展,在建筑平面布局、立面造型、雕刻装饰、色彩运用方面创造出独具建筑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白族民居不仅各单元的院落、门楼、照壁成为一景,而且由这些灰瓦白墙的居民单元组成的村落,三折九曲的小巷,高低错落的屋顶,陪衬以古老的大青树,构成了优美的白族乡村风貌景观。   三、如何进行大理古城的遗产保护   大理古城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第14条规定: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一书中认为确定“历史文化名城”的目的在于:第一,起宣传教育作用,作为一种荣誉唤起民众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意识;第二,作为一项保护策略,在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中必须包括保护专项规划,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地方政府的计划。因此,历史文化名城没有具体的范围和保护措施,所以研究大理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具有明显的现实与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市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具体对遗址保护的实施中对城市遗产的重视是仍然不够的,只重视物质环境的改造,忽视文化内涵。现存的遗产保护产生了很多误区:1、重视城市建筑遗产,而忽略城市遗产。中国的遗址保护已经从文物到历史文化名城再到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过程逐步发展,但几乎所有的经历都在文物的保护方面,忽视整体的环境。而对于城市遗产,现在所采取的都是旧区改造拆除计划,将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地区拆除,以衬托文物保护单位。2、保护的方式主要以物质更新为主。在城市的保护中对原有的遗址保留不够重视,忽略遗产本应有的形态,使名城的格局遭到了破坏。建筑的翻新,虽然则是基础工作,但有些遗址已然失去了遗址原有的风貌。3、采取的发展的方式以旅游开发为主。中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