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传统吸痰与密闭吸痰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吸痰与密闭吸痰技术

传统吸痰与密闭吸痰技术 高丽琴 气管内吸痰的传统方式 气管内吸痰是已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病人 必须进行的一项护理操作 病人插管后上呼吸道“纤毛摆动”的功能减弱,正常的咳嗽机制被破坏,气管内吸痰可以清除呼吸道产生的各种分泌物。 气管内吸痰的传统方式 气管导管内可见分泌物 呼吸音为痰鸣音 吸气峰压增加或潮气量减少 氧合水平突然下降 可能发生胃内容物误吸 导管气囊放气后 患者何时需要吸痰? (按需吸痰) 气管内吸痰的传统方式 为了能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管 传统的吸痰方法需要患者断开呼吸机 通气中断/呼吸暂停 患者的气道暴露于病房的环境中 开放式吸痰的要求 吸痰前吸氧/过度膨胀 为减少患者吸痰后低氧血症及肺不张的发生: 吸痰前/后给予100%氧气2~3分钟 过度膨胀 用复苏器/呼吸囊手动通气 用机械通气 开放式吸痰的要求 无菌吸痰法 为减少交叉感染,操作中有以下注意事项: 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 戴无菌手套 戴口罩 (尤其对于传染病人和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开放式吸痰的风险和并发症 肺部并发症 室内空气进入肺内,此时病人因气管插管而丧失了上呼吸道的保护功能 肺不张 肺顺应性降低 氧饱和度下降,易发生低氧血症 开放式吸痰的风险和并发症 血液动力学改变和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血压降低/高血压升高 心率失常(心动过缓/心动过速) 心跳骤停 颅内压升高 (猝死的病例已有报道) 开放式吸痰的风险和并发症 病人和医务人员都有交叉感染的危险 带有细菌悬浮颗粒的气体从肺中呼出并散播在病房的空气中 由于咳嗽反射,分泌物也可以被排出 周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以到达病人呼吸道内 医务人员对呼吸机或气管导管进行操作时间可能导致细菌的传播 补充:吸痰负压水平的设定 负压水平应该: 不宜太高(防止气道黏膜的损伤) 不宜太低(保证有效吸痰) 推荐的范围:-80mmHg ~ -400mmHg 一般认为安全有效的负压水平是: -200mmHg ~ -250mmHg (保证在最优湿化的基础上) 补充:选择吸痰管的尺寸 为避免吸痰管插入气道后造成气道阻力过度增加必须根据气管导管的尺寸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吸痰管的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 气管导管I.D(mm) 吸痰管O.D(Fr) 5.5 10 6.0 10 6.5 10~12 7.0 12 7.5 12 8.0 14 8.5 14 9.0 16 封闭式吸痰管的临床应用优势 保证通气支持的连续性 防止交叉感染 减少了时间/物品的消耗 产品特点(1) 吸痰管远端柔软易弯曲,尖端经过软化处理,可降低气管黏膜损伤的危险 吸痰管近端部分质地较硬,操作时较为顺手 产品特点(2) 吸痰管上有精确的刻度值,有助于在气道内的准确定位 吸痰管被包在透明柔软而结实的保护套中,有效防止污染,以备患者的再次使用 产品特点(3) 清洁吸痰管时,可通过注液口注入生理盐水进行清洗,不和病人的气道发生接触,避免冲洗吸痰管时液体进入气道 独特的透明三通设计能更有效的观察/清洁吸痰管的前端,清除残留的分泌物 密闭式吸痰的方法 密闭式吸痰管由透明三通、注液口、吸痰管、负压控制阀、薄膜防护套和连接管等部件组成,透明三通分别与气管导管或气切套管、呼吸机管道相连接,尾端鸭嘴形阀与吸痰器相连。吸痰时打开吸引器鸭嘴形阀将吸引管插入气道深部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