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2004标准条文讲解(新).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SO14001:2004标准条文讲解(新)

ISO 14001的基本精神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1.范围 适用于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 1)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2) 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予以确认; 3) 寻求外部对它的自我声明予以确认; 4)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 2.引用标准 目前尚无引用标准 3.定义 3.1 审核员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3.2 持续改进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环境绩效的总体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3.3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4 文件 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3.5 环境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3.定义(续) 3.6 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7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8 环境管理体系 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并管理其环境因素。 3.定义(续) 3.9 环境目标 与组织所要实现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的总体环境目的。 3.10 环境绩效 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3.11 环境方针 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所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3.12 环境指标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环境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 3.定义(续) 3.13 相关方 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14 内部审核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组织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序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3.15 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 3.16 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是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定义(续) 3.17 预防措施 消除潜在不符合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18 污染预防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恢复和处理。 3.19 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3.20 记录 阐明已取得的结果或提供已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 总要求 4.2 环境方针 4.3 规划(策划) 4.3.1 环境因素4.3.2 法规及其他要求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4.4 实施与运作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2能力、培训和意识4.4.3 信息交流4.4.4 文件4.4.5 文件控制 4.4.6 运行控制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4.5 检查 4.5.1 监视和测量4.5.2 合规性评价4.5.3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5.4 记录4.5.5 内部审核 4.6 管理评审 4.1 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并确定它将如何实现这些要求。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4.2 环境方针    环境方针案例 A.遵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合理利用资源、节能降耗,实现“三废”综合利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B.以发展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为指导思想,不断提供员工环境意识,全员参与环境保护; C.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清洁的生产工艺,实行全过程污染控制; D.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管理,持续改进环境行为,为不断推进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E.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建成世界一流XXX生产基地; F.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