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镣铐下舞美更精彩.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让镣铐下舞美更精彩

如何让镣铐下舞美更精彩   摘 要:隐性采访往往被视为揭露黑幕或舆论监督的报道出奇制胜的利器,而隐性采访的赋魅与祛魅是相伴而生,这让隐性采访只能戴着镣铐“飞舞”。在梳理隐性采访的正负功能后,就如何规避雷区,充分展现隐形采访的魅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隐性采访;赋魅与祛魅;正负功能;遵守原则   中图分类号:G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0-0133-02   在新闻界流行一个说法,隐性采访行为是“戴着镣铐跳舞”,因为它随时都可能触犯法律的边缘,超越法律的界线,甚至侵犯被采访对象的隐私权利,这些都容易引发社会的质疑和拷问[1]。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兴媒体竞相涌现,那么该如何看待隐性采访的特点与功能,又该怎样充分展现隐性采访的功能?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探讨。   一、隐性采访的赋魅与祛魅   (一)隐性采访的赋魅   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隐性采访被广泛的运用,如“微博直播”是新媒体时代出现的新型隐性采访手段之一。微博直播的记者在整个报道过程中隐去了记者的身份,在当事人未知也未同意的情况下完成了新闻报道活动。   隐性采访能够直击第一手资料,打破显性采访环境的封闭性并且突破事实本身的隐蔽性,给新闻报道带来全新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这也是央视《焦点访谈》成功的原因。《焦点访谈》用隐性采访的方式让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切实感受到真实和真相。由此可见,隐性采访获取的新闻事实是其它采访手段难于实现的,也是舆论监督的利器。   如此看来,隐性采访的“魅”核有哪些?笔者归纳为以下四点。(1)新闻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隐性采访是在采访对象没有设防的情境下进行的,获取的第一手信息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事实真相和揭开采访对象的面纱,这种报道形式在还原真实的同时得到了广大受众的认可。(2)资源稀有性。隐性采访是为了获取独家报道,争夺稀缺的信息资源,是新时代制胜的法宝之一。在眼球经济时代,独家的信息可以迅速映入受众的眼帘,成为浩瀚信息的凸显者,从而引起社会反响。(3)手段神秘性。从美学角度来分析,隐性采访的目的是“以隐揭隐”,用较为神秘的手段揭开神秘的真相。关乎感官趣味的美学:揭丑的愉悦,往往体现在真相水落石出的一刻,它能满足人本性里无法涤除的窥私欲[2]。(4)目的神圣性。隐性采访以公众利益作为神圣的考量依据,是其长盛不衰的精神源泉,也被认同为舆论监督的合法手段。管理部门的腐败、行业的垄断以及非法操作等问题常常被隐性采访这把利器曝光于公众面前,隐性采访揭露假象的本来面目,为公共利益伸张正义。   (二)隐性采访的祛魅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出现,全民记者的媒体环境下,信息发布的客户端逐渐掌握在自媒体手中,发布信息的门槛越来越低,隐性采访的含金量也在下降,已很难再维持其稀有性、神秘性乃至神圣性的个性“魅”核,特别是“微内容”下隐性采访的真实性也受到了极大的拷问。如同马克斯韦伯在提出“世界的祛魅”时提倡的“理性”与“价值多元化”,隐性采访也必然要经历“祛魅”的过程,从一种“感性”占优的无奈善意向理性和合法化过渡[2]。就记者的身份和采访意图的隐瞒来看,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隐性采访都是一种欺骗,而这种欺骗不同于一般:其一,媒介与采访对象的地位不对等,前者出于强势地位;其二,它是一种主动欺骗,采访者是有预谋的;其三,经常在采访对象不知情或不同意的情况下公开采访内容[3]。隐性采访自出现的那一刻起就饱受着道德和法律的争议,“祛魅”必然与之相伴而生。一些新闻记者使用隐性手段进行采访,其欺骗性等受到诸多质疑,更有甚者处理不当反而尴尬地成为了被告。在我国,新闻法规尚未健全,没有明确的限制和规定隐性采访,争议和质疑便一直存在着。如2007年央视报道的“茶水发炎”事件,揭开了一场关于媒体责任的拷问和对隐性采访的质疑。   二、隐性采访的功能的审视   要想绽放隐性采访的魅力,突破隐性采访的道德困境,必须要进一步审视隐性采访正负两方面的功能。   (一)隐性采访的正功能   1.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作用。隐性采访是在采访对象没有设防的情境下进行的,能最大限度直击新闻真相,公开新闻事实。特别是新媒体时代,对反腐倡廉、打黑除恶的报道,往往能揭开假象的面纱,恢复其原本真实面目,是比常规采访手段更有效地利器进而能够起到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作用。   2.教化大众下的“模仿”和“恐惧诉求”下的规约。很多邪恶势力以及腐败行为被暗访曝光后,成为舆论的焦点,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受众能在遇到危险时,通过“模仿”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受到伤害的可能。面对邪恶势力;另外,对于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来说,当看到违法事件被严惩,心理也会产生畏惧而规约自己的行为,适当的“恐惧诉求”起到了规范社会秩序以及提前预防和抑制邪恶的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