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选择与承受新时期以来电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
摘要
摘要
新时期以来,电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是一个重要的文艺现象。改编作为文学
与电影之间最直接的联系方式,其实质是电影对于文学的一种影像式的选择与接受。新时期
以来电影对文学的改编实践表明,一方面,电影程度不同地以文学原著为基础,从题材内容、
主题内涵、形象塑造、艺术结构等方面对文学作品进行艺术的选择与接受,以“重读”的方
式阐释并传播中国现当代文学;另一方面,新时期以来由于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地位与
影响力的日益提高,电影改编对文学原著的选择和接受所凸显的审美倾向和价值取向又反过
来影响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并且这种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即以新时期以来电影对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为研究对象,围绕以上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为此,本文从电影改
编文学的理论前提、具体改编实践、以及电影改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和反作用等三个层
面来架构全文。全文内容共分四章,具体如下:
第一章阐述电影改编文学的理论前提,论述电影为何更倾向于改编文学(尤其是小说)
而非其他艺术形式。为此,论文分析了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内在关联。一方面,文学与电影在
媒介方式、叙事特征、接受方式上的差异性,使其各自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具备独立的艺
术品格;另一方面,两种艺术之间的遇合与互渗,又提供了电影以改编的方式对文学实现互
文的可能性。具体而言,文学文本的独创性与“空白”、文学与电影在艺术元素上的交互与
融合、受众的接受与其期待视域的弥合等,是电影改编文学得以实现的主要因素。
在阐述了电影改编文学的理论前提之后,论文接下来对新时期以来的电影改编实践展开
具体、深入的论述,力图在电影改编文本和文学文本对比性“细读”的基础上,清晰呈现电
影改编是如何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选择与接受的。根据改编电影所呈现的鲜明的阶段性特
点,本文将新时期以来的电影改编分为新时期(1977年——1989年)和1990年以来两个阶
段。相应地,论文以两章的篇幅进行具体论述。
第二章阐述新时期电影对现当代文学基于审美原则的选择与接受,从现实主义回归和人
道主义彰显两个角度展现政治拨正给文艺带来的新生。新时期改编电影中的现实主义回归经
历了从政治批判走向文化反思的历时性演变过程,人道主义彰显也有历时性不断深化的轨
迹。从改编实践看,现实主义的同归以正面价值观的示范、批判意识的加强与苦难的淡化、
以及现实情感的感召与宏大叙事的嬗变三个向度展现;人道主义的彰显则以人的觉醒与人性
的呼唤、以及对生存苦难的悲悯情怀两个向度展现。本文通过具体文本的对比分析,试图体
现出改编的历时性特征。此外,新时期电影的改编观念也有明显的变化:早期重视“忠实于
原著”,中后期开始出现“提取一点,凸显自我”的主张。
第三章阐述1990年以来在市场经济与多元文化规约下电影对现当代文学的选择与接
受,从大众文化、全球化和后现代三重语境出发,展现此时的电影改编较之于新时期所发生
的显著变化。1990年以来,由于大众文化的商业性、通俗化的特征与后现代主义的消解深
摘要
度、削平价值的平面化特征,这一时期的电影改编呈现多元化的风貌,本文试图从多角度、
多侧面来体现其多样性。分别从商业语境中的娱乐化和欲望消费中的焦虑感、全球化诰境下
应对国际视域的迎合与趋同策略.后现代语境下颠覆权威、背离崇高和戏仿生活等方面展开
具体论述。
第四章在前文的基础上阐述了改编电影的勃兴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新时期|以来随着屯影
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增强和精英文学的逐渐衰落,电影改编对于文学的选择和接
受,也越来越凸显出电影艺术对于文学的反作用在逐步加强。本文主要从创作主体、文学文
本和接受主体三个角度考察电影改编作为一种特殊的接受方式对当代作家、文学文体和受众
审美选择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电影改编对当代文学的文体产生推动革新和蚀伤
文体的双重影响:电影改编直接影响到作家的文学立场抉择与创作观念的嬗变;电影改编对
受众审美倾向、审美趣味的规约导致受众审美选择的变化等。
本文紧紧围绕新时期以来电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实践,力图以理论阐述和文
本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当代电影与现当代文学之问的互动和互文关系进行具体分析,
并深入探讨文学文本与电影文本的审美联系,以及电影改编作为一种文学接受方式对当代文
学所施加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上述努力,进一步推进新时期以来电影与文学关系的研究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