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修改-仇【最新】.doc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修改-仇【最新】.doc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修改-仇【最新】.doc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的探讨 -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例 摘 要以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为研究对象,本文从介绍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出发,阐述了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披露质量和披露途径的现行情况及其存在的缺陷。其次,本文引入英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为我国提供参考。同时,本文以中国红十字会为案例,将上述缺陷在现实生活中的暴露切实反映出来,关键词: 信息披露; 红十字会 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起源于现代经济体系中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和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它有效避免了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健全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保证了国民经济从微观到宏观的良性运转和持续健康发展,对社会资金的投向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具有重大意义。 民间非营利组织,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组成了保证社会良性运转,经济健康发展的三驾马车。 21世纪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规模变化情况(单位:个) 社会团体合计 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 基金会 2001 210939 128805 82134 N 2002 244509 133297 111212 N 2003 266612 141167 124491 954 2004 289432 153359 135183 892 2005 319762 171150 147637 975 2006 354393 191946 161303 1144 2007 386916 211661 173915 1340 2008 413660 229681 182382 1597 2009 431069 238747 190479 1843 2010 439377 242694 194515 2168 表121世纪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规模变化情况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信息披露和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一样,关乎着相关社会资源是否有效配置。因其性质的独特性,更肩负着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公共责任,对社会进步有着深刻影响。因此,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不仅和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同样重要,而且因为其在我国起步晚,受关注程度低,也就更加紧迫。尽管财政部于2004年8月颁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信息披露仍然有诸多问题有待商榷和探讨,其法定披露、自愿披露和特殊部分披露等法规,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许多缺陷。 2011年6月底,郭美美事件将中国红十字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7月30日,中国红十字会首次推出捐赠信息综合查询平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然而公众对其公布信息的质量并不买账。至此,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再一次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 中国红十字会作为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团体的中坚力量,结合中国红十字会案例,对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出改进建议并指出改进的制约,对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有着卓越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844年英国议会最早通过“股份公司注册、设立和管制法案”首次确立了强制性信息披露原则;19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美国政府颁布《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提出了全面、公允、及时而非选择性的信息披露要求,形成了系统的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安然财务丑闻发生后,人们再一次对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了深刻反思。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研究历史已久,文献丰富,如陈艳(2004)从经济学观点出发 ,剖析了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两种不同观点 :自愿性披露和强制性披露;Hermalin&Weisbach(2012)讨论了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的相关关系。王咏梅(2001)、熊年春(2011)、张婕(2011)也对我国现有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性和问题进行了分析;金俊华(2012)则以多种不同理论视角探究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合理性。然而,这些研究的领域都主要针对营利组织和资本市场。 随着1980年以来,中西方民间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成为政府、企业之外的第三势力,开始广泛参与各个领域的活动,人们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宋佳和贺小娟(2010)、张娜娜(2012)等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和管理等方面都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然而,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出台以前,2004年《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开式走向制度化轨道。在该制度颁布后,我国学者对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大量研究。陆建桥(2004)、赵建勇(2008)、冯君(2009)等集中对《民间非营利组织制度》中具体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孙杰(2008)、娄峥嵘(2011)等集中对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反映的普遍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刘亚莉和张海燕(2005)则把目光转向国外,借鉴英国民间非营利组织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