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魅力与意义世界生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文本魅力与意义世界生成

文学文本魅力与意义世界生成   [摘要]本文借助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活动四要素理论,从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方面挖掘出作品中沉潜的人的生命意义及其价值。作者孙海芳在《这些字,那些事》中将整本书分为“那些人”、“那些话”、“那些印象”、“那些事”四卷,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平实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谱写了一首动听的生活之歌,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富有意义的文学世界。   [关键词]《这些字,那些事》;人与世界;文字世界   [中图分类号]G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6-0043-03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世界被赋予了太多的可能性,人与自我、自然、世界始终存在于一个不断展开、不断融合的双向建构中。在对生活的描述中,我们有幸欣赏到作者眼中的世界;在人与世界的对视中,作者的灵魂得以展示;在作品处在被解释的阶段时,文本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作家独特的创作活动对于人生的意义。由于她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她也正从一个普通的生活的歌者不断走向自我人生的艺术世界。   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产生微妙的诗意情感关系,人这一形象自身的不断充盈与他所存在的生活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研究和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时,我们总是绕不开这些问题:关于作者、关于作品、关于读者等。文学活动的展开也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阐述文学活动的若干要素时,美国著名的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其著作《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点,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在大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辨,使人一目了然。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产品本身。由于作品是人为的产品,所以第二个共同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一般认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这第三个要素便可以认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常常用‘自然’这个通用词来表示,我们却不妨换用一个含义更广的中性词—世界。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①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种批评理论各要素之间并不是单线条存在的,它们之间互相渗透、彼此影响。因此在分析一部文学作品时,要综合这四种要素,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所展示出的意义。毋庸置疑,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提供了一个适当的平台。在孙海芳《这些字,那些事》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四要素在作品中是存在的,而且正是这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支撑起了这本书的骨骼构架。   一、人与世界的对视   在《这些字,那些事》中,孙海芳将心灵之美投射到现实生活里,在生活这面镜子里找到了美的影子。在文学活动中,创作主体不得不受到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影响,在其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作者把日常生活之所思所悟辅以艺术加工,塑造成了一具心中之象,无论是在神思阶段还是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都立于宇宙天地之间,用一己之心来感悟万事万物,这都说明了文学创作离不开世界,无论是此岸世界还是彼岸世界,都是创作主体的创作源泉,都是一部文学作品的源流。   作者在卷三“那些印象”中,列举了很多印象:灯、门、树、雨、月等,这些意象也常常出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某一种意象都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感情符号抒发着不同的人生感悟。例如作者在写“树”这一关键词时,引用了席慕容先生的名作《一个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正如作者孙海芳所写:一棵树的话题,会带来哲学意义上的思索,引发对树木本身的崇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敏感与惆怅,“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的感叹与无奈,都通过树这一意象的呈现,瞬间凝成永恒。作者在文中所列举的这些意象,更是通过给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披上一层文学面纱的手法,从而增加了这些原本单调景象的韵味,也更恰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现实生活给我们提供了抒情畅意的载体,在此岸世界中,人与客观世界彼此融合、相得益彰。无论身处顺境抑或逆境,我们都可以选择诗意地生活在这片大地上。正如作者在卷二“那些话”中的阐释,作者引用刘小枫在《拯救与逍遥》一文中谈道:“当人感到处身于其中的世界与自己离异时,有两条道路可能让人在肯定价值真实的前提下重新聚合分离了的世界。一条是审美之路,它将有限的生命领入一个在沉醉中歌唱的世界,仿佛有限的生存虽然悲戚、却是迷人且令人沉溺的。另一条路是救赎之路,这条道路的终极是:人、世界和历史的欠然在一个超世上帝的怀抱中得到爱的救护。”②无论是审美之路还是救赎之路,都依赖于我们对于自己所生存的世界的信任,能够“得到爱的救护”,这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