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知识梳理和练习2018教师版.doc

《为政以德》知识梳理和练习2018教师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瑞安二中《论语(选读)》高考复习资料之一:为政以德 一、复习目标: (1)背诵并理解重要语录。(2)正确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深刻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贫富”的含义。 二、课文梳理 1.为什么要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章(2.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从治理者而言) “道之以政”章(2.3)——民有耻且格 (从被治理者而言) 2.如何为政以德? 对“治理者”的“素质”要求。 “道千乘之国”章(1.5)——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有时 “其身正”章(13.6)——正己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章(12.19)——正己、善己 “季康子问使民敬”章(2.20)——正己(己庄,己孝慈)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章(14.5)——尚德而不尚力 对“治理者”的“措施”要求。 “季氏富于周公”章(11.17)——庶而富民 (反对强征暴敛,主张藏富于民) “子适卫”章(13.9)——先富民后教民 “子贡问政”章(12.7)——民信君 “哀公问于有若曰”章(12.9)——民君一体 (反对强征暴敛,主张减轻赋税,藏富于民) “季康子问使民”章(2.20)—— 举善而教不能 “季氏将伐颛臾章“”(16.1)——反对谋动干戈 3.孔子提倡的“为政以德”包含“君德”和“政德”。 “君德”,即强调国君要“其身正”,“身正”才能感化人,才能“令行”。(13.6) “政德”,即为政者要以德为先,强调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并非取消刑罚,反对“不教而诛”。 三、重要思想陈述 (1)“为政以德”:“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要求执政者实行“仁政”:A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应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B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作示范,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后人评价:孔子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用道德标准来规范统治者和百姓的行为,以维护社会性稳定,有积极意义。) (2)“民生与教化”:孔子高唱仁爱赞歌的同时不忽视老百姓的温饱。子贡问政时,孔子先强调“足食”再强调“教之”。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不容忽视而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3)“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富”比“教”重要。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孔子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重视人的基本准则。 (4)“均无贫”与“均贫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是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一致,不是均贫富,而是上下各得其分。 四、课后练习训练 1 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送死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税,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是否表明孔子是主张君民平等、贫富不分的呢?请简述之。(不超过100字) 参考:不是。孔子主张的不是均贫富,而是上下各得其分,于统治者而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对百姓是需要教育的:“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教什么?教之以礼、信、孝悌。 2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材料1: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14·5) 材料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13·6) 材料3:逢蒙学射于羿,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庚公之斯追之。曰:‘吾生矣。’其仆曰:‘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庚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庚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学他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孟子·离娄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