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的个性化人物语言 幻灯片1
如何品味 《蒲柳人家》中个性化的语言 南京外国语学校 龚春来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男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 三个极普通的人物性格鲜明地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归功于小说中个性化的语言。 那么,我们如何品味《蒲柳人家》中个性化的语言呢? 一、多处骈偶句式的运用,描绘人物言行和外貌,亦庄亦谐,生动有趣。?? 二、大量方言俗语的运用,刻画人物性格心理,形象鲜活,逼真自然。 方言土语的运用使作品增添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口语色彩。 ?? 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摹人状物,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下面我们来分析几种主要的修辞手法。比喻。请看以下例子: (1)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 例(1)的喻体“雨打芭蕉”描绘了一丈青大娘骂人时一句接一句的语速之快。 ?????? (2)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例(2)的喻体“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是个歇后语,描述了几个围攻一丈青大娘的纤夫被赶下河水时稀里哗啦的落魄情状。 (3)(何满子)长到四五岁,就像野鸟不入笼,一天不着家,整天在河滩野跑。 (4)他本是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身上像芒刺在背。 例(3)(4)是用来比喻五六岁的顽童何满子的,整日野跑不着家,“像野鸟不入笼”是他当时的真实写照,一个几岁的小孩,天性使然,如果老被人管束着,关在家里,就会感到浑身难受,“如坐针毡”、“像芒刺在背”两个喻体非常贴切地描绘了何满子当时坐卧不宁的情状。 (二)夸张???(5)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例(5)说何大学问自吹站在通州抽一个鞭花,远在百里之外的天津都震耳朵,真是夸张之极。这里既反映了何大学问的确能打一手好鞭花,同时也反映了他好说大话、喜欢自吹的性格。 (6)爷爷喝了一壶酒,四脚八叉躺在北房东屋土炕上,打着呼噜睡大觉,天塌了也惊不醒他。 例(6)用“天塌了也惊不醒他”的夸张说法描绘了何大学问睡得很沉的样子,反映了何大学问赶马不成反而坐了牢,险些扔了命,回到家因生闷气而喝酒,想一醉方休,拿瞌睡当死的情景。 (三)排比 (7)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例(7)连用四个“怕……”形成排比,揭示了一丈青大娘对小孙子整天在外野跑而提心吊胆的心理。 (8)何满子却隐匿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潜伏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暗暗发笑。一丈青大娘把这个小孙子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例(8)用三个异形同义的动词“隐匿”、“深藏”、“潜伏”构成的排比句式,展示了何满子不管奶奶有多着急,而故意跟奶奶捉迷藏的情状。??? 除以上三种突出的特色语言外,易读好懂的平凡字眼,短小精悍的口语句式,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都为小说增色不少,对人物的刻画也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生动的个性化的语言与精彩的人物形象是相辅相成的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