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中国古代的_监察制度.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中国古代的_监察制度

(四)遣吏巡行法 三、监察的主要方法 汉武帝还不时钦派“绣衣直指”去“出讨奸猾,治大狱”。由于监察官的权力扩大和分区监察,刺史很快就上升为地方的显要人物。东汉未年,刺史改为州牧,增秩至二千石,监察区转变为行政区,派遣之吏演变成正式职官。 汉代以后,中央势力强大时,经常不定期地派遣一些官吏,以使臣名义巡察某个地方或处理某项事务,号代天子出巡,权威很重。如明代抚按出巡,不分府州县正佐官,跪迎道旁,倘值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污泥中。有固定巡视区域的使臣,逐渐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如唐代的道,宋金的路,元代的省。 * (四)遣吏巡行法 三、监察的主要方法 遣吏巡行在一定时期内曾经起到过澄清吏治,加强统治的作用。但所遣之吏权力过大,缺乏制约机制,产生诸多弊端。滋长了君主对派遣官员的不信任。如唐玄宗曾言:“向者屡遣使臣分巡诸道,察吏善恶,今因封禅历诸州,乃知使臣负朕多矣。”(《资治通鉴》卷112《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故有些君主便改派自己的亲信宦官或幸臣充当耳目爪牙,直接插手监察事务。以弊除弊,其弊更巨。如明代中后期,以宦官代替御史,“络绎道路,恣为求索”。(张萱《西园闻见录》卷15《机权·住行·汪应轸》) * (五)牵制监督法 三、监察的主要方法 有意设置牵制监督机制,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点。如清代有些省既设总督,又设巡抚,有意让他们之间职权交叉重复,使他们彼此牵制,相互监督。 唐代,尚书左右丞“掌辨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新唐书·百官志一》)宋代,给事中之下有谏官案,主关报文书;中书舍人下有谏官案,掌受诸司关报文书;尚书省有御史房,主行弹纠御史案察失职;尚书都省弹奏六察御史,纠不当者。 * (五)牵制监督法 三、监察的主要方法 元代,中书省左司有台院选科,右司枉勘科,核实御史台选官和纠举案件。 明代规定,“都察院、按察司堂上官及首领官、各道监察御史、吏典,但有不公不法等事,许互相纠举”。(孙承泽《天府广记》卷23《都察院》) 清代规定,“凡纠拾反坐言官。有坏吏治,塞言路,以后科道纠拾官员,照大计一例处分。有挟私妄纠者,吏部、都察院指实参奏”。(《大清会典事例》卷998《都察院》) * (六)密查侦辑法 三、监察的主要方法 密查侦缉是君主为了直接了解情况而采取的特别监察手段。君主派遣御史、使节、宦官、亲信等奉旨持节以监督和处理各项事务,诸如拷问诏狱、督捕盗贼、刺举奸非、监军、监财税等。尤其是刺举奸非,权力极大,如汉代的绣衣直指,王莽的左右刺奸,曹魏和东吴的校事官、弹曲,北魏的候官,五代的中团,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由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采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造成恐怖政治。 * (六)密查侦辑法 三、监察的主要方法 明代时,密查侦缉发展到极端。上至公卿百官,下至士农工商,无不在其监视范围之内。其中,东厂地位最高。东厂奏事,无论何时都可以直接送到皇帝手中,夜间宫门关闭,但密告之件却可以从东华门缝中塞进去,官场和社会的一举一动都可以立达宫中,一旦得到皇帝的批示,厂卫即可肆行逮捕,严刑拷问。《明史·魏忠贤传》载:“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戮,甚至剥皮、刲舌,所杀不可胜数,道路以目。” * (六)密查侦辑法 三、监察的主要方法 《明史·宋濂传》载:一次,明太祖朱元璋问宋濂:“昨夜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笑曰:“诚然,卿不欺朕。” 赵翼《檐曝杂记》卷二《王云锦》载,清雍正时,翰林院修撰王云锦于元日时与朋友玩叶子戏,忽然丢失一张,节后上朝,“上问以元日何事,具以实对。上嘉其无隐,出袖中一叶与之曰:‘俾尔终局’。则即前所失也。” * (六)密查侦辑法 三、监察的主要方法 历代都有官民主张裁抑这类机构,但因为这种密查侦缉组织有利于君主掌控政治,所以不能裁撤,反而给予特殊的宠用和重视。 * (七)密奏传呈法 密奏传呈是经过特殊渠道将奏报的内容直接送呈君主,由君主亲阅,再朱批处理,并不通过各级军政部门,拥有最大的权威。 密奏传呈与明奏走的不是一渠道。明奏时,臣僚使用章、奏、表、启、议、疏、题、书、记、状等文书形式,通过一定的输送渠道送到君主手中,供作君主决策的参考。君主再以诏、令、谕、旨的形式将命令下达。 三、监察的主要方法 * (七)密奏传呈法 汉代规定群臣可以“上封事”,即将所奏内容密封传进,不必通过正常的运转渠道,可以从皇宫南面的司马门投入,由宦官直接呈递给皇帝。自此以后,凡是事涉机密,均允许密封呈递,不必通过正常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