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沙湾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乐山市沙湾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乐山市沙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乐山市沙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PAGE 4 - - PAGE 3 - 乐山市沙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2015年) (征求意见稿) 二○一○年十一月 目 录 序 言 第一篇 基础和条件 第一章 “十一五”主要成就 第二章 “十一五”基本经验 第三章 “十二五”发展环境 第二篇 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定位、目标 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五章 发展定位和功能布局 第一节 发展定位 第二节 功能布局 第六章 发展目标 第三篇 “十二五”主要任务 第七章 推进产业大发展 第一节 推进工业强区,打造千亿产业 一、实施工业集群发展 二、加快建设“一区三园” 三、做强三大优势产业 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第二节 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 一、做特五大主导产业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三、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三节 做好文旅经济文章,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一、加快发展文旅产业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三、提升发展商贸业 四、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 第八章 推进城建交通大提升 第一节 加快推进城镇化,打造山水文化生态工业城 一、城市空间布局 二、构建城镇体系 三、加快市政设施建设 四、加强城市管理 第二节加快交通体系建设,构建通道时空圈 一、公路 二、铁路 三、水运 四、公共交通 第九章 推进生态环境大优化 第十章 推进社会事业大进步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第二节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第三节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四节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五节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广电事业 第六节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第七节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八节 强化社会公共安全 第九节 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篇 保障措施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 第一节 深化改革 第二节?扩大开放 第十二章 项目带动 第十三章 要素保障 人才 资金 土地 电力 天然气 第十四章?实施机制 第一节 加强规划衔接 第二节 鼓励公众参与 第三节 加强目标考核 第四节 健全监督评估调整机制 序 言 “十二五”时期,是沙湾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把沙湾建设成为“发展更快、活力更强、环境更好、幸福指数更高”的四川经济强区和“打造千亿园区,建设中国西部不锈钢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富民兴区的攻坚时期。因此,科学编制并实施好《乐山市沙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纲要》编制立足沙湾区实际,主要阐明在新时期、新形势、新阶段的背景下,沙湾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体现区委、区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工作任务,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纲要》是政府各部门、各乡镇履行职责和编制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也是引领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第一篇 基础和条件 第一章 “十一五”主要成就 “十一五”以来,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围绕“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迈上了新的台阶。这五年是我区建区25年以来政策措施力度最大、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经济增长质量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 综合实力上档升位。“十一五”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8%,比“十五”时期提高2.3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GDP总量达到93.5亿元;人均GDP4.6万元,排名全市第一,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万多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7亿元,是“十五”末0.95亿元的3.4倍,年均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219.5亿元,比“十五”累计投资56.14亿元增长290.9%,总量位居全市第三。2009年,在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考核中,我区跻身全省20强位列17名,居山区类区县第1名。 三次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全区工业企业数量达到515户,比“十五”净增31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3户(同口径),净增30户,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户、5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户、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5亿元,比“十五”末增长325.7%;工业增加值92.6亿元,增长252.1%,全区工业增加值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份额占全市五分之一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17亿元,比“十五”末增长36%。冶金建材、机械铸造、能源产业在全市的基础地位得到确立,三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总量达到210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