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哀乐尽在泛舟中——李清照三首泛舟词比较赏析.docVIP

人生有哀乐尽在泛舟中——李清照三首泛舟词比较赏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生有哀乐尽在泛舟中——李清照三首泛舟词比较赏析.doc

人生有哀乐尽在泛舟中——李清照三首泛舟词比较赏析 通过这番比较,有三点感想:一,对一组作品 的阅读教学可以反复地多角度比较:也可以不断 深入地多层次比较.若两者综合运用(即进行深 度比较),就既能把握多篇作品内在的共同规律, 又能更清楚地看到它们各自的特点,这是提高一 组作品教学有效性的好方法.二,对学生而言,通 过一组作品的深度比较,可以开阔视野,有利于 提升思维品质.培养探究能力.比较阅读涉及的 篇目的数量和比较的程度应当在尊重学生认知, 兴趣,需要的基础上加以确定.三,教师在组织学 生作深度比较时.不妨自行选取篇目,文学史中 那些原本就属于一组作品的文章当然更加理想. 人生有哀乐尽在泛舟中 —— 李清照竺首泛舟词比较赏析 陆精康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三个时期:年轻时的 锦衣玉食.结缡后的夫妇唱和.晚年期的孤苦伶 仃.最为凄惨在晚境.金人南下,词人被迫南迁, 在漂泊流离中历尽人间艰辛,最终客死他乡.李 清照的人生际遇,可从三首泛舟小词粗略观照. 一 ,争渡溪亭:少女醉游之乐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 梦令》) 天黑人醉,小舟在黑暗中偏离航道,误入荷 花丛中,万籁俱寂的水面上,少女奋力划桨,猛然 惊飞一群水鸟,刹那惊悸之余.会感到多么有趣! 这精彩的瞬间定格于李清照记忆之中,化为《如 梦令》这一怡情悦性之作. 溪亭为济南一处名胜.少女时代,李清照与 父亲李格非在济南居住.《如梦令》回顾的就是这 一 时期的一个生活片断.这次溪亭饮酒荡舟之 游,很可能在李清照15岁那年.因为古代女子年 满15以簪束发,便可以梳洗打扮外出游乐.15岁 40●语文学习/备课/2008—5 的少女荡舟出游,已为幸事.更不用说还可以在 风景佳处开怀畅饮.追忆这花样年华,词人心情 自然是欢娱的,同时,袒露出贵族少女那狂放不 羁的性格. 这种少女的狂放不羁表现在"沉醉不知归 路"."沉醉"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说词人迷恋风 景.心为之醉;一说饮酒酣乐,自我陶醉."不知归 路"同样有两层意思:一是景色迷人流连忘返;一 是饮酒微醉不识归路."兴尽晚回舟",溪亭之游 是那样快意,少女的心理满足,尽在这泛舟抢渡 之中了. "惊起一滩鸥鹭"是极富情趣的一句.夜色越 来越浓,小舟还在荷花丛中打转,词人(应当还有 游伴)不免有些着急,于是奋力挥桨划出花丛.结 果,一番折腾惊动了沙滩上栖息的鸥鹭.鸥鹭扑 楞翅膀.惊飞四散.原本寂静空阔的水面.被一叶 惊慌乱窜的小舟打破了宁静.人惊飞鸥鹭.鸥鹭 又让人片刻惊悸.这一情景颇有些喜剧效果.当 时觉得惊恐,事后感到有趣.日久回想起来.让人 会心一笑,终生难忘. 《如梦令》描述了词人年轻时一个情真兴逸 的生活片断.词人运用自描手法,寥寥几笔,将瞬 时的神情,瞬时的动作,瞬时的音容,瞬时的景象 绘声绘色地勾勒出来,构成一幅极有情趣的生活 画面.从人争渡,鸟齐飞的动态描写中,读者可以 体味到词人洋溢着的青春活力. 可惜这样美妙的生活场面.仅见于词人的少 女时代.李清照由少女而为少妇后的一次驾舟出 游,充斥的却是"独上兰舟"的人生苦涩—— 二,泛舟荷池:新妇离别之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 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 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 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与《如梦令》比较,两次泛舟其景其情其境迥 然不同.上次出游,荷花盛开,此次出游.却是"红 藕香残";上次出游,鸥飞鹭叫,此次出游,却是雁 行长空;上次出游,兴高采烈,此次出游,却是"闲 愁"难消.最可注意的是一个"独"字,此次出游, 是"独上兰舟"——新婚未久.理应一同出游的丈 夫赵明诚.未能随行.于是.词人眼中之景只能是 "花自飘零水自流".心中之愁只能是"此情无计 可消除"了. 《一剪梅》词作于与赵明诚别离之后.据徐培 均《李清照集笺注》:"崇宁二年(1103)……明诚 外出寻访碑刻.易安时年二十岁."丈夫远行.词 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 怀远思人之念.词人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 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 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 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 头挥之难去的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既是泛舟所见之 景,又起比兴作用.其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与上 阕"红藕香残"勾连,其象征的人生,年华,爱情, 离别,给人以"元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之感和"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 怨.于是,有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写相思之 苦,闲愁之深.出自女性视角,别开生面,而推及 对方,写出这种相思与闲愁为两心相印共同具 有,更是大胆热烈,为词中罕见.尽管天长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