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的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的的研究

创新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的研究 ? 摘要?开设“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研究”课已5学年有余,从改革的方向、方法和结果看:绿色化学——目标明确、方法正确、前景可观,道路深远。 ? 关键词?教学??? 实验??? 研究 ? 在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人为本”论,教师是根本,这一点,社会各界以达成共识。我们认为高素质中学教师不仅应成为合格教学型人才,更应成为学者型、研究型和创造型人才。为了既培养高师生毕业后从事实验教学和技术研究的能力,又为考研生提供创新性实验研究题材,我系决定改革原“教学论实验”课,开设“教学论实验研究”必修课,现已开设该课程5年余,从改革的方向、方法和结果看:绿色化学——目标明确、方法正确、前景可观,道路深远。 ? 1?改革的方向和方法 ? 1.1实验课选题、内容和要求具有研究性和创新性 ? 教学实验研究选题12项,每项选题尾缀以研究、探索之词,给人以新颖、创新之感。如以选题“非铂电极电解水实验探索”为例。其内容是分别在两种电解液(1﹕10硫酸,10%氢氧化钠)中,改变和选择电极材料(铅、碳、铜、铁棒),电压(6、9、12 V)和两极距(2、4、6 cm),用无刻度试管(一般农村中学用)探索电解水的最佳条件;要求用绿色化学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验操作过程中,电解液腐蚀皮肤(手)的问题。显然该选题题目新颖,不仅具有研究性,还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选题的研究性是显而易见的,条件变量多,因素复杂,需要学生分项目、控制条件和因素分别进行实验探索,在一些细微末节问题上,更值得研究,如电解水所得氢气、氧气的体积用无刻度试管测量,就值得探索。墨水、中性笔等虽然可在试管上做记号(刻线),但这些化学成分都易溶解于电解液中,使所做记号不复存在,而油笔又不能在试管上做出任何标记,偶有痕迹,又被强碱性电解液将其化学成分腐蚀破坏的一干二净;用任何标签纸划线做记号,都是笨拙之举。而某生用剪刀将细橡胶管剪出一极细(相当于吸量管刻度线)橡皮圈,套在试管上作可移动性记号,配合量筒、尖嘴滴管滴加水测量氢气、氧气体积,使问题得以解决,其思维在探索的基础上得以升华,技能颇具原创性。而解决实验研究操作过程中碱液、酸液不腐蚀手的要求,却极具绿色化学的挑战性和创新性。大多数学生用塑料袋套在手上,用手指堵住盛满10%NaOH电解液的试管口,倒立插入装有该电解液的电解池中;不少学生用塑料袋堵住装满10%NaOH的试管口,并用其在试管口打结,使之不漏液,倒立插入盛有该电解液的电解池中,放松结口,提升试管(不出液面),取出塑料袋(此举因试管漏液进气而失败人次较多)。而仅有一位学生是剪一张小塑料薄膜片,用其盖住装满10%NaOH电解液的试管口,使试管倒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薄膜片可密封并托住电解液,使试管顺利插入盛有电解液的电解池的勾型电极中,在极具创造性实验技术的挑战中,该生脱颖而出。 ? 诸如经典实验:分解KClO3制取氧气法,分解剂和催化剂质量的比例与分解速率的关系;药品在试管底的铺置方式(平铺,不得堆积)和酒精灯的加热方式(从试管底逐渐缓慢前移,不得拦腰截断加热),对控制氧气产生速率及其制取和收集(凡固—固型反应,须加热制取气体的实验),其研究成果值得推广。鉴定海带中碘的研究中,酸化与乳化及破坏乳化法,从萃取剂的颜色判定碘含量,及其废液中分离制I2、回收CCl4。纤维素的水解实验的研究中,脱脂棉用量与浓H2SO4体积(滴数)的关系,玻棒搅拌时速度、粘稠度及脱水炭化(失败),和溶液颜色与水解程度的关系,中和液、沉淀液NaOH浓度、体积(或滴数)、加热方式与生成Cu2O沉淀速率和颜色的关系,为什么要用新制的Cu(OH)2沉淀等均具有绿色化学实验的探索性和创新性。 ? 1.2实验前、后任务由学生完成 为了培养学生从事和熟悉实验研究的全程经验和实验素养[1]的形成,单做实验研究,不懂实验研究的前期任务和善后工作,从绿色化学的思想和原则,建立绿色化学实验室标准出发,应彻头彻尾打破教师开单——实验员准备——教师指导——学生实验研究——教师、实验员善后这条实验教学工作链,建立教师指导——学生准备——(教师指导)学生实验研究——(教师指导)学生善后这样的一条教学实验研究工作链。将学生每4人分为1组,让每组学生轮流承担一次实验前准备工作,和实验完毕善后任务处理。前者,如实验器材、药品的领取,分门别类存放、配发,及试剂、溶液的配制,实验器材研制配发等;后者,如实验后剩余试剂、溶液的收存,实验“三废”按照绿色化学处理药品的5“R”原则进行回收、处理、再生和利用,整顿公用仪器,清扫实验室卫生工作等等。器材研制,如测定KNO3溶解度研究中环形搅拌的弯制;电离、电解实验探索中三通管的烧制,电解水非铂电极研制中极(接)头的密封链接等,这些工作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技术和严谨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