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学杂志 》征稿函.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循环学杂志 》征稿函

微循环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circulation ) ——创新医学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89-123 期刊简介: 《微循环学杂志》[1]中国唯一一本微循环基础、临床及相关研究专业的学术期刊—《微循环学杂志》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名列全国医学期刊及基础医学-综合类期刊前茅。 免费咨询热线:400-6089-123 免费咨询热线:400-6089-123 办刊宗旨:    《微循环学杂志》立足我国微循环科研最前沿,深入报道该学科基础与临床新进展,荟萃国内外多学科最新医研成果,是集医研导向、信息交流、学术争鸣、医学教育为一体的新形态学术刊物。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国内刊号:CN 42-1321/R 国际刊号:ISSN 1005-1740 复合影响因子:0.629 综合影响因子:0.388 免费咨询热线:400-6089-123 读者对象 广大从事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基础、临床及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医疗、教学人员,检验、病理、药剂、护理人员,在读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数理医学统计、医院管理、医疗仪器研发等医研同仁。 免费咨询热线:400-6089-123 征稿内容   1.1 有关国内外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基础、临床及相关研究的论著、综述及编译和授权(即获得版权许可)的译著。   1.2 有关微循环、血液流变方法学和技术学的研究论著。   1.3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有关微循环、血液流变的研究论著。   1.4 关于微循环学、血液流变学演变、发展的医学史。   1.5 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著。 免费咨询热线:400-6089-123  1.6 关于血栓与止血的基础、临床与方法学的研究论著。  1.7 有关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论著。  1.8 国内外学术、医研信息和学界动态。  1.9 医学界名人、名家、名科、名院介绍或专访。  1.10 医疗仪器研发和临床应用报告。  1.11 以上未尽之处,读者、作者可参阅近2年杂志或致函编辑部,获取免费咨询。 免费咨询热线:400-6089-123 撰稿要求 2.1 来稿请先经所在单位进行内容审核及保密审核,须附单位介绍信,并声明未一稿二投;各级、各类基金资助课题论文需注明课题号,并提交基金项目批文复印件;同时汇寄审稿费50元,并在稿件上注明。 2.2 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真实性,论点鲜明,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字精练通顺。全文(包括中、外文摘要、参考文献、表和图等)一般不超过6 000字,必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简化字限用国务院在人民日报1986年10月15日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切勿自造异字。标点符号占1格。 免费咨询热线:400-6089-123 2.3 论文必须网上投稿,作者在网投的同时,准备一份内容相同的纸质打印稿,与单位介绍信、基金项目批文复印件等一并寄往编辑部。网投请采用Word格式,以附件方式发送。 2.4 打印稿请用A4纸隔行打印成单页单面(照片尚需提交原件)。外文隔行打字,并注意大小写与上下角。注意外文斜体字:几何数(如坐标x)、物理量(如速度v、质量m、标量(如p、q)、无量纲参数(如相对分子质量M)、旋光性、构型或标明取代位的元素(如l、d、cis、N、O、拉丁字(如in vitro)、一些统计学符号(如样本含量n,样本均数 、t检验)等。 2.5 文稿的第1页上方书写中文文题、作者。文题一般不宜超过26个汉字,避免用“的观察”等非特定词,并尽可能不用代号和缩写,不用副题。    免费咨询热线:400-6089-123 作者限于主要参与论文的写作、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处理,并能对文稿内容负责、解答有关问题的责任者。署名一般不超过8人,对本文有贡献的其他人员,可在正文后致谢。作者的排列顺序由供稿者确定。?   作者单位用脚注方式书写在正文第1页最下方,写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单位、城市(或县)和邮政编码。?   第一作者必须在文末提交个人简介。书写格式依次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  2.6 论著类文稿必须提交中英文结构式摘要和关键词。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