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波动方程第五章
2002年2月8日,北京 United Nations - Naples, Italy - March 2001 5 弹性波在多层介质中的传播 本章包括: 在粘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和大地滤波作用 多层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 地震勘探中的薄层问题 一个反射波地震道形成的物理机制 绕射波 地震波波导效应 5.1 在粘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和大地滤波作用 1、在粘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 粘滞性介质:弹性体受力后,不能立即达到稳定的形变状态,而是逐渐地产生形变;外力取消后,也不能立即恢复,而是逐渐恢复原状。形变是时间(t)的函数,这种弹性介质称为粘滞性介质。 地层对弹性波的吸收作用:弹性波在粘弹性介质中传播时,由波产生的弹性能将有一部分要转化成热能而被消耗。从而使弹性波的波形和振幅发生变化,损失掉弹性波中的高频成分,振幅要按指数衰减。这种现象叫做地层对弹性波的吸收作用。 5.1 在粘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和大地滤波作用 粘滞介质中的内摩擦力称为粘滞力。通常用粘滞系数 来表示粘弹性介质的非弹性程度。 佛各特(Voiget)假设: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满足虎克定律的弹性形变; 另一部分则是与应变的时间变化率有关的粘滞应变。 因此,虎克定律在粘滞性介质中,必须增加应变的时间变化率项,称为粘滞项。有: 5.1 在粘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和大地滤波作用 5.1 在粘弹性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和大地滤波作用 以沿x方向传播的平面纵波为例,研究在粘弹性介质中波的传播特点。设平面P波的位移位为: 只讨论x方向,故y=z=0,有: 式中: 为体变系数。代入粘滞P波方程,可解K值为: 讨论: 1)位函数振幅随传播距离呈指数衰减。称 为吸收系数。令 ,则 ,称 为衰减系数。 越大,波的振幅衰减越快。 2) 特性分析 (当 不变时,不同的频率 的影响) 当 较低时, 与 成正比,速度V与频率无关。 当 较高时, 与 成正比,速度V与频率有关,有频散现象。 地震勘探属于低频勘探。吸收使高频衰减严重,导致波形随距离的变化。 3)大地滤波作用:弹性波在实际介质中传播时,实际介质就相当于一个滤波器,滤掉了高频部分而保留了低频分量,这种滤波作用称为大地滤波作用。它使得脉冲地震频谱变窄,地震波延续度增长,各波之间将会产生干涉现象降低了地震分辨率。 地层反褶积处理消除大地滤波作用或者做一些补偿。 4、吸收和扩散的相对重要性 频率较低,传播距离较近时,几何扩散的作用大于吸收作用。随着频率的升高和传播距离的增加,吸收损失增大,最终会变成导致能量损失的主要因素。 左图表明:能量既随着传播距离衰减也随频率衰减,实际地震波随频率的衰减程度,比距离造成的衰减程度高。 右图表明:振幅与多种因数有关,除了扩散和吸收,还有野外工作、处理、微曲多次波、透射波损失、绕射、三涉及能量的重新分配等。 5、品质因素:地震波的吸收还可以用品质因素Q描述。 定义:在一个周期内(或一个波长范围内),振动所耗损的能量 与总能量之比的倒数,即: Q是一个无量纲的量,介质的Q值越大,能量耗损越小。Q与地层吸收系数的关系为反比关系: 6、吸收的测量 在实验室中测定,但总是测量高频情况下的吸收系数。 野外测量吸收,应考虑分界面处的能量分配和其他重要因数的影响。 下表所示是不同岩石的吸收常数;对于某种特定的岩石,吸收 近似为常数;吸收系数与地震频率近似呈正比。 5.2 多层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 凡是弹性分界面的个数大于1个时,就称为多层介质。 弹性波投射到多层介质时,除保持单层介质的基本特点外,还涉及到以下几个新问题: 第一:多层介质的物理模型如图, 如果存在n个弹性分界面,则有(n+1)个地层。 第二:弹性波入射到多层介质物理模型中,波的转换、更复杂。每一个入射点,透射点,反射点上都形成如象单层那样的四个新波。在多层中有很多个入(透)(反)射点,则它将形成一套反射波系、透射系、折射波系和面波系。 第三:能量分配也比单层更复杂。除了与介质的弹性特性有关外,还与入射波的能量、倾角等因素有关。 第四:在多层模型中会出现薄层效应,即研究薄层厚度与波长的关系。 5.2 多层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 1、反射和透射波系 到第n次界面反射和透射波的个数为 在界面上第一次反射的波称为一次反射波。 在某界面上两次以上的反射波称为多次波。 地表接收到的反射波是所有波的叠加。 利用传递矩阵实现转换波的计算。采用分层递推法来完成的,每一个层归纳为一个基本的层矩阵的形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苏4家农民合作社关门 村民上亿存款不知所踪.doc
- 江苏(苏北为主)及周边生物质发电站建设情况.doc
- 汉语文学长河(一)之楚辞.ppt
- 江苏师范大学市场营销学重点练习题.doc
- 江苏徐州工业园区不锈钢产业投资情况介绍100112.doc
- 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测试模拟试卷4.doc
- 江苏省东台市城东新区中学2011届高三综合练习3.doc
- 江苏省2009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调节与稳态(第四课时).doc
- 江苏十三市2011中考物理计算题汇编.doc
- 江苏省2011年夏季气候影响评价.doc
- 基于SPC的供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理论、实践与创新.docx
- 苍凉笔触下的人性凝视:论张爱玲小说的人性书写.docx
- 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ocx
- 双层石墨烯边界态对电导与谷极化的影响机制及应用前景探究.docx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心城市网络:建模解析与结构洞察.docx
- 农村信用社竞争力剖析与战略抉择:以A县农村信用社为样本的深度研究.docx
- 调节对人眼散光的影响:机制、规律与临床意义探究.docx
- 从传统到消费:中国武术的时代转型与融合发展.docx
- 探秘GlyRS:上游激酶的鉴定与激酶活性的深度解析.docx
- 平行式双水翼潮流能发电系统:能量转换机制与动态特性解析.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