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吴绮“仕循环”特殊性
浅论吴绮“仕循环”特殊性 摘 要:吴绮是清初词坛一位非常活跃的文人,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痕迹。本文从贯穿他一生的“仕循环”入手,更加全面和深入地透过吴绮宦游经历等相关问题观照其整个人生与思想,从而逐步廓清吴绮之于遗民心态的特殊性,并以此为典型进一步挖掘和研究明末遗民的行为及心理。 关键词:吴绮“仕循环”特殊性 吴绮(1619―1694),字?次(也作园次),晚号听翁,江苏扬州人,祖籍安徽歙县。作为清初著名文学家,吴绮在骈文、诗词以及戏曲的理论和创作上都有一定的成就,且一生遍交天下名士,以他为主导形成的湖州唱和之风亦曾广辐江南文坛,影响颇大。 在吴绮长达七十多年的人生里,有两种近乎对立的生命状态始终相随,一种是由功利心态主导的积极方面,另一种是由归隐心态主导的消极方面。作为矛盾双方,这两种心态的此消彼长决定了吴绮复杂多变的情感寄托与作品基调;同样的,也正由于功名意识和隐逸意识的交织与碰撞,艰难境遇之下的吴绮仍有优秀词篇。如: 沁园春?述怀 落拓黄衫,一帽东风,星星鬓髦。只侯赢关畔,题诗借笔,漂母祠前,买酒骑驴。跃马平生,当年儿戏、为甚关门独校书。花前醉,笑古人欺我,击击鸣鸣。 江山何处归软?算且去江边学钓鱼。看马卿才调,何年北阔,孙郎意气,几日东吴。三尺玉龙,一床狂梦,曾到大槐宫里无。呼天语,问天生如此,肯老旅芦。(卷二十五)[1]P739-734 黄拔荆对此词评价颇高:“那种对世情既看破,又不肯认命的矛盾徘徊、孤愤难平的心态,可谓表现的淋漓尽致。笔力雄放,语气贯串,但不率直;感慨深沉,心情旷达,故不颓唐。全词心波起伏,层次虽多,脉络却清晰,用事贴切,虚实相生,不冗不碎,情韵天然。”[2]P184 身处明清易帜之际,有相同感受的远不止吴绮一人:“当顺利发皇的时候,中国人人都是孔子主义者;失败的时候,人人都是道教。”[3]P42这几乎是一个定律,贯穿在承继千年的士人文化特征中,也融汇成了中国特色的典型文人性格。和魏晋类似的是,痛苦与快乐交织成为了这个时代的诗词主旋律,矛盾的堆积和膨胀迫使吴绮们开始观照内心,彷徨与挣扎几乎是当时普遍的遗民心态。关于该类普遍性的研究,前辈著述已很详尽,此处不再赘述。透过遗民心态的共通之处,深入发掘和逐步廓清吴绮的特殊性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一、吴绮之“仕循环” 吴绮祖籍安徽歙县,家族自其父这一代起业已迁居扬州。他少年聪颖,五岁能诗,于顺治十一年(1654)拔贡生,授弘文苑中书舍人,后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康熙五年(1666)出任湖州知府,三年后,即康熙八年(1669)失官,从此再未入仕,而是广交朋友、遍游名川,以清贫终老。 从顺治十一年(1645)算起,直至康熙八年(1669),吴绮的仕宦生涯不过二十四年,如果刨去京内闲职,真正外放任职只有短短三年,相比七十六岁的寿终高龄,不免稍显短暂。但是,对于仕的坚持与追求,吴绮却一生都没有停止过,跨越过康熙八年的那次终结,他的仕宦情结其实延续了整个生命。在吴绮的身上,传统士大夫人格的文人形象,早已与被明末退步文化思潮浸染过的江南名士形象合二为一,功名与隐逸、积极与消极呈现着对立统一的矛盾态势,这两种对立的意识和心态不仅此消彼长,还以相应的比例在不断变化的境遇中共存。求仕→入仕→再求仕,这一几乎覆盖了他大半人生的“仕循环”正是这种奇异共存的体现。 因此,作为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丰富与复杂并存的文人,吴绮的思想状态在更多时候还是复杂而又多重的,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他的个性标签。为了更加清晰地映照这种复杂性与多重性,更好地解读吴绮式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将上述“仕循环”放到他的人生大框架之中进行考察,是必须而且是必要的。 二、隐藏在“仕循环”后的特殊性 凡朝代更迭,则有遗民。明清之交,巨大的社会变迁迫使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发生了转变,遗民们的心路历程与观念选择也随之产生了严重的分化,与吴绮有相同选择的人亦不在少数。因此从客观上来说,鉴于遗民群体的特殊性,“仕循环”的出现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成因与现实土壤的,并不单单只存在于吴绮自身。但笔者认为,这其中有两点不同是值得注意的,也是吴绮之于遗民共性的个性所在。 第一,“超越”政治节操的功名追求 读书就是为了入仕。一直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被儒家教派奉为圭臬,功名利禄、飞黄腾达,几乎成为了千百年来士子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是,这种追求却在清初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是在满族的新王朝继续求仕,还是为已亡的汉政权披麻戴孝?吴绮的选择是前者。 与钱、侯等人论及明清之事多隐晦遮掩、暗藏后悔不同,吴绮的言论和见解往往大胆而又直接。在与众好友的书信往来及唱和之辞中,吴绮就不止一次地提到“归朝廷”,并于《徐健庵先生六?序》中面对好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析迪赛品牌品牌价值和设计传播关系.doc
- 浅析递进式跳绳教学.doc
- 浅析运用办公软件WORD制作年鉴索引两种方法.doc
- 浅析逆商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应用.doc
- 浅析通信工程监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控制措施.doc
- 浅析速丰桉在桂东南地区种植与管理技术要求.doc
- 浅析造价跟踪管理体系在工程现场签证管理中综合应用.doc
- 浅析遏制艾滋病传播应对措施.doc
- 浅析道光帝在鸦片战争中“剿”“抚”思想.doc
- 浅析道家文化对恽南田艺术性格影响.doc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docx
-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测试卷精品带答案.docx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b卷).docx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综合题).docx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word).docx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名校卷).docx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考点提分).docx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完整答案【名校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