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咏物诗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咏物诗 【摘 要】咏物诗一直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一大主流,魏晋南北朝是咏物诗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它的主题主要围绕着托物言志、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对高洁情怀的自述与追求、遣兴娱乐的主题来写作的。 【关键词】咏物诗;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就有不少咏物的佳句,但因为诗中所写之物多是起兴兴感的媒介,还不是诗歌独立的描写对象,因为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咏物诗。至今最早的一首咏物诗,可能是屈原的《桔颂》,自屈原以后,特别是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物诗。从此,咏物,逐渐成为诗歌创作中一个重要的题材。 咏物诗的兴起,缘于诗人们在对“物”的观察中, 积累了丰富的审美经验, 提高了“物”的观照能力,感到物色之变与人的情感活动有相通之处。“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这一悲一喜,是从“柔条”与“落叶”上获得的感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这“情”与“意”的飞扬是与所观之物紧密相连的.。曹植托意于飞蓬,陆机有感于四时,曹操观沧海而壮怀不已,曹王见草木摇落、群燕辞归而心情摇荡,这都说明:魏晋诗人已意识到自然界中的某一物象能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意识到自然物之可亲、可悦、可悲、可喜。《世说新语?言语》云:“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语,自来亲人。’”这种“会心处不必在远”的对物象的把握与领悟,已进入了审美领域,故即便是翳然林水,也能获取丰富的美感。由此可见,魏晋诗人已有了丰富的审美经验,咏物诗就是在这样的审美实践中产生的。 到了南朝后期,宫廷唱和风气的盛行,咏物诗一度极受人们的宠爱,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沈约、谢?等都谢了大量的咏物诗,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写作咏物诗的高潮。可惜的是,这一时期的咏物诗大多是“形似于言”,只满足于对物的外在特征作细致的描写,而不追求遗形写神,更不求在咏物中寄托深沉的感慨,而且题材也很狭窄,于是便出现了“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彩丽竞繁,兴寄都绝”的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咏物诗,大体是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展开的: 一、诗人托物言志,表达希望发挥才能的愿望 中国古代的文人几乎都以才士自命,他们只抱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这一种价值观,步入仕途,希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于是,他们便通过咏物的方式来表示这种愿望。如鲍照的《山行见孤桐》 [1]: 桐生丛石里,根孤地寒阴。上倚崩岸势,下带洞阿深。奔泉冬激射,雾雨夏霖浮。未霜叶已素,不风条自吟。昏明积苦思,昼夜叫哀禽。弃妾望掩泪,逐臣对抚心。虽以慰单危,悲凉不可任。幸愿见雕斫,为君堂上琴。 这首诗里,孤桐象征着出身寒微、一生郁郁不得志的诗人自己。他虽然“根孤地寒阴”,但是希望能“幸愿见雕斫,为君堂上琴”。这表达了诗人想成为有用之才的迫切愿望。诗人将孤桐的形象写的很鲜明,不仅从正面用夸张、拟人等手法来写,也从侧面写弃妾、逐臣的反应,“不风条自吟”这一句写的尤其形象。 二、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绝大多数文人都自命不凡,以才士自命,都想挤进官场实现自己安邦定国的梦想,都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而帝王所需要的官僚人数与想要做官的人数总是处于供大于求的矛盾状态,再加上筛选制度的不健全以及文人自身的弱点等因素的影响,就势必造成许多文人无法进入官场,或者进入官场后也得不到重用,这就使文人们产生了广泛的怀才不遇之感。如吴均的《行路难》: 洞庭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昔时抽心耀白日,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一剪一刻作琵琶。白璧规心学明月,珊瑚映面作风花。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掩抑摧藏张女弹,殷勤促柱楚明光。年年月月对君子,遥遥夜夜宿未央。未央采女弃鸣篪,争先拂拭生光仪。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不学衡山南岭桂,至今千年犹未知。 此诗写的是桐与桂两种不同的遭遇,实际是感叹有知遇之荣和无知遇之荣的两种人的不同命运,因而这首诗具有深刻而广泛的意义。诗人对桐的幸运作了铺张扬厉的描写,而对桂的不幸的描写只寥寥两句,但力透纸背,二者构成了极强烈的反差。这种强烈的反差也恰恰反映出那个时代对于做官及希望被重用的渴望。 三、表达对高洁情怀的自述与追求 历来古人都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甚至把“修身”摆在“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前。诗人们常将自己追求的高尚情怀寄托在一些在传统上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出崇高的道德人格的自然物,如松、竹、梅、菊等等。诗人们反复吟咏这些具有特有意义的自然物,一方面是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怀,另一方面则是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 如刘桢的《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专题01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原卷版)(2025中考化学).docx VIP
- 中智人才测评试题在线测试.pdf
- 急性肾损伤课件.pptx VIP
- 2025年核电建造行业人力资源配置及培训报告.docx
-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前三单元全部课文).pdf VIP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科技湘教版2024五年级上册-湘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316LC(MSDS)安全技术说明.pdf VIP
- 护理分级集束化管理策略ppt.pptx VIP
- 北京市产业园区市场白皮书(40页PPT).pptx VIP
- 2024 一级造价工程师《工程计价》必背10页纸.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