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役、水利与“专业市镇”的兴起——以安亭、陆家浜为例.docVIP

赋役、水利与“专业市镇”的兴起——以安亭、陆家浜为例.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赋役、水利与“专业市镇”的兴起——以安亭、陆家浜为例.doc

赋役、水利与“专业市镇”的兴起——以安亭、陆家浜为例2009年第5期第49卷(总221期)中山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UNYAT—SENUNIVERSIrITY(SOCIALSCIENCEEDITION)No.52O09Vo1.49GeneralNo.221赋役,水利与专业市镇的兴起术以安亭,陆家浜为例吴滔摘要:明中前期的改征官布和吴淞江淤塞,对昆山,嘉定等县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时代城乡关系的既有格局.随着与均田均役互为表里的贡物折纳改革的深化,实物财政向以白银为媒介的贡赋体系转变;而水利的失修使吴淞江两岸的农田越来越不适宜稻作生产,棉花种植反过来又会促进水利的荒废.在这一双向过程中,棉业逐渐占主导地位,所有财力,人力,物力的需求均不得不诉诸市场,贡赋系统与分工,交换形成的市场互动,直接改变了江南农业的种植结构乃至历史进程,导致一些地区涌现出大量主要经营棉织业和蚕桑业的新兴专业市镇.关键词:市镇;江南;赋役;水利中图分类号:K2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639(2009)05—0097—14一,引言随着明代中期以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的各种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各阶层都卷入商品流通过程之中,加深了与市场的联系,小农阶层也不例外,农闲时他们以全部家庭劳力从事手工业生产,通过市镇出售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换取货币,再用这些货币易其日常所需者而返.在棉织区和丝织区,农民甚至如市民一样,经常到市镇的米行中购买大米作为缴纳赋税和日常生活的口粮,躬耕之家,仍纺棉织布,抱布易银,以输正赋而买食米②.种种迹象表明,农民日常生活的视野开始超出他所居住的村落,扩展到以特定市镇为中心的地域.与此相应,市镇对农村的依赖性也逐渐加强,市镇里的居民越来越明白农日贫,而工商因之亦贫的道理.以上现象引发了不少学者的兴趣,他们多将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商品化和专业市镇的形成等作为主要关注点,从而逐渐总结出专业市镇的研究范式.按照包伟民的概括,该范式的基本内容包括:明清以来,在人地关系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下,专业化的经济作物区兴起,该地区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一般认为达到了60%一70%,随着种植业的收稿日期:2009—04—20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06105)作者简介:吴滔(1969一),男,江苏南京人,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广州510275).①民国《真如志》卷4《商业》.②乾隆《宝山县志》卷1《地理志?风俗》.③光绪《周庄镇志》卷4《风俗》.④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张华:《明代太湖流域专业市镇兴起的原因及其作用》,《南京大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4期,第96—103页;范金民:《明清时期苏州市镇的发展特点》,《南京大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4期,第89—95页;樊树志:《苏松棉布业市镇的盛衰》,《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4期,第57—72页;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陈学文:《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年.97《中山大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专业化,农村地区商品交换需求扩大,专业化的交换中心即市镇应运而生④.这种以经济理性为主导的研究取向,忽视了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对市镇兴起的动因及其社会机制进行细致讨论,因此也就难以进一步揭示明中叶以后江南社会经济的变迁过程.换言之,市镇研究除了商品经济考察的角度之外,还应注意将市镇产生,发展,运作的历史,置于江南区域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去思考.近年来,已有部分学者就此问题作了极富价值的尝试.滨岛敦俊和范毅军先后注意到明代中期基本完成的江南内部的土地拓殖对商业活动和市镇兴起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②,在给予我们很大启示之余,仍然没有彻底摆脱专业市镇学术范式的窠臼.谢浞虽也以江南地域开发作为其研究起点,但立意却与上述两位学者大异其趣,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社会机制的变化,解释了明中叶高乡市镇兴起的主要动力和社会经济基础.然而,由于他更侧重对以粮长为代表的乡村权势踪迹的追溯,没有展开讨论与明中后期市镇兴起直接相关的其他社会机制譬如水利,赋役等的变化,从而给以上问题的深入探讨留下了相当的空间④.梁方仲先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注意到,明中叶以后商业和商业资本的一枝独秀,并非建筑在农业和手工业有了相同比例增长的真实基础之上,而是财政贡赋体系发生了结构性变化的产物@.本文拟在以上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分析吴淞江水利的兴废,财政赋役改革等因素与市场发育之间的相关性,探索位于昆山,嘉定县交界处的两个市镇兴起的机制,冀望对明清江南市镇研究中的某些重大问题作出与以往不同的解释.二,由归有光《论三区赋役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