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天祥和元代遗民看中国的民族主义 姚大力
主办: HYPERLINK / 网易博客 HYPERLINK / 网易历史战略合作伙伴:《中华读书报》《时代周报》《南方周末》《世界博览》时间: 第一季 10月20日-12月20日主旨: 破解历史的多元真相。投稿邮箱: historyzw@163.com投稿说明: HYPERLINK /09/0918/16/5JGOHRPH00011HJ4.html 一字一元!网易历史博客持续征稿版权声明: HYPERLINK /09/0918/16/5JGOHRPH00011HJ4.html “百家博谈”系列博文版权由网易独家拥有,未经网易允许,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擅自将其作为商业用途。从文天祥与元代遗民看中国的“民族主义”文天祥是我们的历史英雄不假,但却并非后世所谓的“民族英雄”。他所以选择慷慨赴死的理由更多基于一种王朝的遗民心态,其中没有与新王朝势不两立的政治态度,更不含有后世所谓的“民族大义”。正像元末明兴这样一个“华夏重光”的历史时代,却没有结束“异族统治”,歌颂“民族大义”的颂歌,反而却有底层的汉人为蒙元“异族”殉节,元遗民的事迹提醒我们,今日人们挥之不去的民族主义意念,不是历史上一向就存在的东西。博主姓名:姚大力博主简介:蒙元史专家,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面朝故国的忠诚:蒙元灭亡后的“遗民”们文/姚大力元遗民的事迹提醒我们,为今日人们熟捻于心、挥之不去的民族主义意念,不是历史上一向就存在的东西。再往深一点想,民族主义本身,自它从近代西欧产生之后,也经历了重大的变化。21世纪全球人类所面对的严峻事实业已表明,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民族主义。它不但应当重新飚扬民族主义的原本形态对主权在民和疆界内全体人民政治平等的基本诉求,而且要以最大的热情去拥抱政治民主化平台上的多民族国家观念。 博文目录一位拒绝明太祖征辟的“少数民族”真隐士 1379年(明洪武12年)秋冬之际,悄然隐居在江西进贤某乡村中的伯颜子中,忽然受到来自县衙门的传唤。这世上有过多少人,积虑苦心要摆出一副自甘淡泊的隐居派势,其实就盼着声名外传,好让朝廷来征召?伯颜子中和这些人不一样。那么,对于自己被“省部级”的“猎头”当作人才百般搜访,他为什么又如此不乐意呢? 非蒙古族的“少数民族”为何在元代灭亡后自尽? “色目人”伯颜子中拒绝在明朝做官,留下了一组遗诗,总共七首,题为《七哀》。尔后,他饮下随身携带将近十年的毒药,自杀身亡。假如不算如同鸡肋骨的那个教授职位,伯颜子中只能说是在颠沛奔走的危难之中赶上了入元朝作官的末班车,一趟真正的末班车!他丝毫没有享受到什么荣华富贵,但他为此而毫无犹豫地付出的,却是生命的代价。他如此坚决地拒绝明朝征聘,有没有一点民族意识的芥蒂在他心中隐然发生着某种作用呢?可以很肯定地回答:一点没有。 怪异的中国“民族主义”:为何最底层的汉人也为蒙元自杀 其实在元末明初,像伯颜这样面朝故国而坚守着对于它的忠诚的人,形成了很可观的一个人群。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都是汉人,不仅包括元代仅用于指称北中国汉语人群的“汉人”,也包括南部中国说汉语的人们在内。在这个“元遗民”的群体中,至少与伯颜同等刚烈的人物并不难找。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或许应数郑玉。 元亡明兴,结束异族统治,为何没有“民族大义”颂歌? 元亡明兴,远非一般意义上改朝换代式的政权转换可比,而是结束异族统治、“华夏重光”的“大关节”。可是,在《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里,钱穆非常失望地指出,当时人们多“仅言开国,不及攘夷”,“心中笔下无华夷之别”。他因此责怪诗文作者们的精神未免委琐。那么,在元遗民的精神世界里,是否也缺少了那么一点类似的“民族大义”呢?事实上,为人之臣“不仕二朝”的原则,自宋代起逐渐演变为具有社会共识性格的道德教条与约束。元遗民的精神,可以说与宋遗民精神一脉相承。其中的确不包含任何族裔意义上“民族大义”的意识。 尴尬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虽已作好必死准备,但只要外部条件允许,他并不完全排除自己选择活下去的可能性。他十分明确地表示:如果承蒙宽大将我释放,不要我做官,使我能以道家者流的身份回归故乡,今后要我作为方外之士给这个国家出出主意,自然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元政府最后提供的,仍然只是做官或死亡两种选择。他勇敢地选择了后者。 一位拒绝明太祖征辟的“少数民族”真隐士 1379年(明洪武12年)秋冬之际,悄然隐居在江西进贤某乡村中的伯颜子中,忽然受到来自县衙门的传唤。找上门来的本县衙役身后,还紧随着一名受当日主政江西全省的南昌布政使沈立本派遣、专程前来找寻他的公差。临行前,沈立本曾叮嘱公差说:“倘若带不回伯颜子中,你也不要再来见我”。所以那人不敢怠慢,从县城一路跟到北山脚下的子中居所。 乍看起来,这还真像是一件大好事。原来太祖皇帝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