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意象思维与艺术本体 中国著名哲学家王阳明提倡 “心外无物”。 朋友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说:“你未见此花树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传习录》下 1.1 意象思维和基本特征 1.1.1 可感性、可视性、可触性、可听性 1.1.2 不确定性 1.1.3 多义性 1.1.4 情感性 1.1.5 审美性 1.2 艺术本体的难以界定性 1.3 艺术与生活 1.1 意象思维的基本特征 -意象:人类创造性的想象. 寓“意”以“象” -意象思维:也就是创造性思维.是不具备理性的逻辑思维的思维. 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 符号意象思维、玄想意象思维、审美意象思维 -逻辑思维:利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的思维.其特点是纯理性. -观念艺术:无关形式或材料,而是关于观念和意义的。对艺术对象作为独特的、可收藏的或可买卖的传统地位提出了挑战,由于作品不再以一种传统形式出现,它需要观众作出更为积极的反应。 观念艺术的美学追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让观众把握艺术家的思维轨迹; 其二通过声、像或实物强迫观众改变欣赏习惯,参与艺术创作活动。 例:杜尚 《泉》 安格尔 例:波伊斯 社会雕塑 《7000棵橡树》 1.1.1 可感性、可视性、可触性、可听性 可感性:指为人类知觉所感知的特性. 可视性:指物象为人类视觉可扑捉的特性. 可触性:物象为人类的所触摸的特性. 可听性:指为人类听觉所感知的特性. 老子认为,意象具有“惚恍”的不确定性。 指意象的难以把握性. 1.1.2 不确定性 猴子望太平 罗丹《巴尔扎克像》。 1.1.3 多义性 艺术意象的可想象的特性. 郑所南 《墨兰图》 1.1.4 情感性 指作品,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感情沟通和升华的特性. 曹雪芹《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1.5 审美性 对于美的判断和美的复杂性。 其一,内在美与外在丑不和谐地纠缠在一起 其二,美无内外之分 其三,每个人的审美价值尺度是不同的 其四,美是有层次之分,高低之分的 其五,美 是无法掩藏的 其六,美既不是主观又不是客观的 曹操杀匈奴使节 其七,高层次的美多属于感受的精神维度 例:东床袒腹 其八,刻意表现的美反不以为美 例:阳子之宋 其九,美和道德的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意象思维产生于人类对宇宙万象的感受,并且同时触发了审美情感。人类的种种情感是在与宇宙万象的种种复杂的和交融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关系既不主观又不客观。例如,庄周梦蝶。 “物化”与“造化” 物化:物,人与牛之间的顺其自然的和谐关系,人道与天道之间的和谐关系;化,人的两种状态改变。 造化:造,指人的创造行为;二字拼合,指人类的不断变化的创造行为。 外师造化,中心得源。 1.2 艺术本体的难以界定性 艺术本体是开放的,也是有限的。有几种定义在西方美学史上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一,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拉斐尔·桑齐奥(Raphael Sanzio) 拉斐尔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第二,艺术是无功力利的游戏 代表人物: 弗里德里希·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 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艺术建立在“本能”的基础上。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对席勒的理论进行了补充,提出了“剩余能量说”。他认为人类在完成了维持和延续生命的活动之后,还有剩余的精力,这种精力发泄就是游戏。 游戏论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第三,艺术是直觉的表现 这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提出的。艺术和物质,道德,功力等无关。美即直觉,直觉就是抒情的表现,直觉即艺术,直觉与艺术的统一还包括创造与欣赏的统一。 克罗齐关于艺术的思想是唯心主义的,但显然扩展了艺术的概念和范围。每个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内务整理班会.pptx VIP
-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ppt VIP
- 长沙理工大学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水电站35kV线路电流保护设计三段式电流保护整定计算工程设计.doc
- 1998—2019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详细解答(历年真题).pdf VIP
- 2025年新高考英语复习 听力满分策略+真题练习(学生版+解析版)含听力音频 .docx VIP
- DZT0316—2018-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pdf VIP
- T∕BECC 002-2024 智算中心技术要求和评估方法.pdf
- 自我管理(中职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全套教学课件(220页).pptx VIP
- 医护人员岗位能力提升策略.pptx VIP
- 智能加工技术: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指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