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摩崖石刻之珍——关陇古道东汉河峪摩崖石刻考释李翀.docVIP

陇右摩崖石刻之珍——关陇古道东汉河峪摩崖石刻考释李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陇右摩崖石刻之珍——关陇古道东汉河峪摩崖石刻考释李翀.doc

陇右摩崖石刻之珍——关陇古道东汉河峪摩崖石刻考释李翀 ????甘肃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尤其是比较丰富的汉代碑刻书法资源,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陇南成县的《西狭颂》《耿勋表》既有汉碑的精到,也有摩崖的大气,皆是东汉碑刻中的佼佼者。同样,位于我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恭门镇河峪村东北山下的《河峪关驿颂德碑》,雄浑自然、古朴庄重,可谓东汉摩崖石刻中的鸿篇巨制。 ????此碑刊刻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0年),距今1800多年,是陇右地区迄今发现的一块最早的汉代摩崖石刻,被誉为“陇右摩崖石刻最古之珍”,与《西狭颂》同被誉为“甘肃摩崖双璧”。该摩崖石刻略呈梯形,高约300厘米,宽150厘米左右,以篆书单独“漢”字为碑额,字形较大。碑文为阴刻隶书,字径约6厘米见方,计15行,每行约18字,共270余字。碑上字迹多漫漶不清,可辨字约110字左右。此碑刻主要记载了汉景帝时,汉阳太守刘福(字伯会)父子誓死坚守河峪关驿城,修筑道路,造福百姓,名垂关陇古道的丰功伟绩。 ????关陇古道为周秦时开通。汉武帝时,为了打通西域商路,最后选定关陇道为西进首选路线。同时,为了确保此道畅通,便在沿线“驿马三十里一置”,河峪关驿站雄踞陇山东侧要隘,凭险坚守,既是兵防重地和屯兵仓储之处,又作为军事传讯和邮传之所,为往来使节和商旅提供便利。《河峪关驿颂德碑》摩崖石刻作为历史见证,记录了关陇古道上曾经的历史辉煌与兴衰荣辱。 ????先秦之际,恭门河峪就是一个统一的文化区,尤其到了汉代,政治局面相对稳定,经济不断恢复发展,社会逐渐繁荣,这一系列因素必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至桓、灵帝时期,汉碑的精美程度已达到历史高峰。东汉后期,隶书的点画、结体、章法、布局均完全成熟,成熟的隶书带来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即“隶变”。《河峪关驿颂德碑》作为隶书书风逐渐走向成熟时期的代表,依然坚持和保留了汉代思想与审美偏好的方正古朴书体。其书法行列整齐,笔画古拙劲健,字体遒劲有力、疏散俊逸,点划、结构之中渗透篆籀圆通古劲的韵致,充盈独特的阳刚之美。通观全碑,体势不拘一格,章法天成,颇多楷书笔意,平整、质朴而不失典雅之感,通过朴实无华的点画、方正多姿的结体和率意天成的章法,达到了平中出奇的境界,充分展现了东汉隶书成熟时期书法艺术的广泛性社会基础。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的道德规范及审美需求对文字实用性的功利要求,决定了汉代书法的美学风格,造就了严谨整饬、中庸规矩的隶书文字特征。其时以隶书名世者不乏其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河峪关驿颂德碑》的撰文和书丹者赵壹。赵壹(字符叔),汉阳郡西县(今甘肃礼县)人。东汉光和年间著名辞赋家、书法家兼理论家。儒家道德规范即中庸之道,讲求平和、仁爱、反对偏执一端。这种思想反映在隶书中,就是严谨、整饬、中庸的美学风格。赵壹谨遵儒家传统道德观念。《河峪关驿颂德碑》集中体现了儒家中庸平和的道德审美规范,标志着儒学对书法进行全面渗透、融合的开始,从此确立了赵壹在甘肃古代文学史和书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古关陇道由东向西,沿着陕甘交界的关山山岭、峡谷,逶迤穿过。河峪摩崖石刻,位于关陇道要地恭门镇河峪村,西距恭门镇14公里、张家川县城25公里,现被列为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照1)摩崖略呈不规则梯形状,崖面打磨不甚平整,高大约200厘米,宽处大约150厘米,距地表65厘米。额刻仅存一“汉”字,字形相对较大,正文阴刻十五行,字径约6厘米。因光照、淋雨,风化的影响,崖面上半部分字迹漫漶不清,不能全部释读。底部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受损严重,起壳脱落,并伴有开裂,除十几字可辨认外,大多数字已不可见。总体而言,文字可释读者约三分之一强,历史信息的完整性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最遗憾的是其释文未录入早期的金石文献,以致长期埋没,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九十年代以来,陆续有零星录文和释文见于书刊,[1] 但都未做深入的研究。有鉴于此,笔者尝试对刻文重新进行校释,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析,希望有助于解读该文化遗存所隐含的历史信息,旨在引起对其更多的关注、保护和研究,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释文与校记 ?? ? ? ? ??? ????????漢[一] 和平元年歲庚寅□□□□□□[二] 故漢陽太守劉君諱福字伯喜【常山真定人也】[三] 其先漢景帝少子封昴畢野君□□□□浮【陽】[四] 令幽州刺史所在賓濟民之□□□□□寬仁[五] 有慮深遠之羌導爾難迨□□□□□□得萌[六] 忿瑕荒之不柔數離怨曠□□□□□□不修[七] 乃睠西顧命君守之於是□□□□□□□□[八] 術懷遠人歲豐積爾有□□□□□□□其後[九] 吏民追思渥惠□□□□□□□□□□□□[十] 伊君德詢絕旅播□□□□□□□執以懷遠[十一] 合功實配往古勒□□□□□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