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把“精彩”留住
把“精彩”留住 把“精彩”留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越来越充满生机,学生的表现也愈加精彩。然而,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引领者,是否能把学生的“精彩”留住,使它在课堂中生根、发芽、结果,将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案例一] 在教学“秒的认识”时,曾出现这样的一幕: 老师:从教室的前面走到教室的后面大约需要几秒?请大家先估计然后进行验证。 (学生首先自己估计,然后推选一名学生演示,其余学生计时验证。) 学生: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大约用9秒。 学生:不对,赵亮同学没有走完,他走了一多半就停下了。(由于听课老师比较多,过道过于拥挤,因此学生没法走到教师的后面。) 学生:老师能让赵亮同学再走一遍吗? 老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再让赵亮同学走一遍了,大家可以下课以后在验证一下应该用多少时间。 ...... 学生“再走一遍”的请求,可谓精彩之极,是学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求知需要,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教师不能因为“时间关系”而错过深入学习的最佳时机。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是用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为了教师完成自己预设的教案。 当学生提出“再走一遍”的请求时,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可以马上提供学生再走一遍的机会;也可以先启发学生推测“走多半路程用了9秒,如果走完全程会用几秒呢?”然后再进行验证。学生只有经历了“推测——验证——再推测——再验证”的过程,才会真正建立时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生活中的数》(片段)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图中包含了四个小学生的自我介绍信息。)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与数有关的信息? 生1:我7岁了。 生2:我家有5口人。 生3:我在1年级4班。 生4:我家住302。 生5:老师我还发现了7根蜡烛。 师:(迟疑片刻)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摆卡片游戏好不好?...... 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教师注重了对学生观察情境图的引导,因此多数学生都很快发现了图中的“显性信息”(即图中用语言文字和数表示的信息)。但是却因没有留住学生的精彩发言,而错失深化学生认识的机会。交流中第五个学生的发言可谓“精彩之至”,因为他发现的不是情境图中直接呈现的“显性信息”,而是蕴含在情境中的“隐性信息”。如果说“显性信息”通过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那么“隐性信息”必须通过抽象的思维过程才能获得。因此,教师应该在第五个学生发现7根蜡烛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情境图中蕴含的“隐性信息”(如:4个小学生、1扇门、1张桌子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因此,当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超出教师的预案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把学生的“精彩”留住,并以次为契机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从而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作者:山东省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室 把“精彩”留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越来越充满生机,学生的表现也愈加精彩。然而,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引领者,是否能把学生的“精彩”留住,使它在课堂中生根、发芽、结果,将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案例一] 在教学“秒的认识”时,曾出现这样的一幕: 老师:从教室的前面走到教室的后面大约需要几秒?请大家先估计然后进行验证。 (学生首先自己估计,然后推选一名学生演示,其余学生计时验证。) 学生: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大约用9秒。 学生:不对,赵亮同学没有走完,他走了一多半就停下了。(由于听课老师比较多,过道过于拥挤,因此学生没法走到教师的后面。) 学生:老师能让赵亮同学再走一遍吗? 老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再让赵亮同学走一遍了,大家可以下课以后在验证一下应该用多少时间。 ...... 学生“再走一遍”的请求,可谓精彩之极,是学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求知需要,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教师不能因为“时间关系”而错过深入学习的最佳时机。因为课堂上的时间是用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为了教师完成自己预设的教案。 当学生提出“再走一遍”的请求时,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可以马上提供学生再走一遍的机会;也可以先启发学生推测“走多半路程用了9秒,如果走完全程会用几秒呢?”然后再进行验证。学生只有经历了“推测——验证——再推测——再验证”的过程,才会真正建立时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生活中的数》(片段)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图中包含了四个小学生的自我介绍信息。)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与数有关的信息? 生1:我7岁了。 生2:我家有5口人。 生3:我在1年级4班。 生4:我家住302。 生5:老师我还发现了7根蜡烛。 师:(
文档评论(0)